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爱好虚名是领导者最大的祸患

2016-06-02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刘余莉

  领导者如果过分地喜好美名、贪图虚名,下面的人就会弄虚作假来附和;而如果一个人因为弄虚作假、谄媚领导受到了褒奖,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会起而效法。

  很多人都喜欢受人爱戴、受人恭敬,在别人眼里拥有美名。然而,美名是为褒扬善行的。自身注重修养,美名自然会随之而来;反之,如果名声成了一种个人喜好,那么得到的就只会是虚名。作为领导者,最大的祸患就是爱好虚名。一旦领导者爱好虚名,下属就很容易知道他想要什么,然后投其所好。我们在工作中,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位置发挥才能,而应该关心自己有什么样的德行、能力,应该考虑的是立功、立德、立言于社会,而不是徒有虚名满天飞;不要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显扬,而应该追求足以使名声得以显扬的德行和能力,做到实至名归。

  古人明白这个道理,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德行。虽不求别人尊敬、不求别人爱戴,但名声、爱戴、恭敬自然而来。

  《群书治要》中记载着邹穆公的故事。邹穆公做国君的时候,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吃不讲究美味,穿不讲究华丽,对老百姓却非常宽厚,就像慈父关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民如子。当邹穆公过世的时候,不但邹国的百姓非常哀伤,就连邹国四邻的百姓,都纷纷朝着邹国的方向表达哀思,以往琴瑟的欢快声音都听不到了。直到邹穆公过世一年后,琴瑟的声音才重新响起。由此可见,能够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别人回报的也是仁爱。能够给天下人带来福祉的人,自身的福气也自然会到来。

  领导者如果过分地喜好美名,贪图虚名,就一定会用虚假的行为来求取美名,那么奸邪的下属也会以虚假之事来应和,下面的人也会弄虚作假来附和上面的好名之心。时间久了,领导者自然就会喜欢听恭维的话、赞叹的话、肯定的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所感召的下属也是谄媚、巴结、阿谀奉承之人,也将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史书记载:齐宣王很喜欢射箭,而且特别喜欢听别人夸自己能够使用硬弓,显示自己的臂力过人。其实他所用的弓,拉力不超过三石(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三石就是三百六十斤)。宣王把弓拿给左右的侍从们拉,左右的侍从都假装着尝试,但是拉到一半就停止了,好像自己拉不动,还说:“要拉开这样的弓,力量至少不下于九石,除了大王您还有谁能使用它?”于是齐宣王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弓拉力是九石。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这说明一个君主、一个领导者好大喜功、图虚名,就会招致阿谀奉承的臣子来投其所好。

  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有些政府官员好名,导致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风气盛行。有些知识分子也不像以前那样踏实、务实。为了追求知名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这些文章和书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东拼西凑而来,能够真正对人有启发、对社会有帮助的东西却不多。特别是现在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十余万字,真知灼见却寥寥无几。

  如果有一个人因为弄虚作假、谄媚领导而受到了褒奖,普天之下的人都会起而效法。君主以虚伪来教化天下,还想要人正直、信实、敦厚、质朴,的确是太难了!可见,领导者如果好大喜功,下面就会出现浮夸风。现在社会假冒伪劣充斥,也是因为虚伪的风气盛行所导致的。

  一个人好名有很多种表现。好名的心很微细,它不像好利那样直接,贪图钱财。好名是无形的,只有认真反省,才能够认识清楚,不为虚名所累。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