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滤镜”下的失真与失望,谁之过?

2021-10-2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坤杰

  徐坤杰

  近日,小红书因“滤镜景点”事件持续发酵,被推上了风口浪尖。17日,小红书就网友关于“滤镜景点”的吐槽发表声明并道歉。

  实际上,因“滤镜太厚”造成的感知落差,不仅只发生在旅游景点中,在网红、美妆、美食、健身等行业的市场营销中,相关产品也都有“滤镜”加持;

  而且,对“滤镜”的使用,也不仅仅只发生在小红书平台,在其他一些旅游、购物、短视频等平台,“滤镜”的使用,同样大行其道;

  甚至,个人在社交软件中进行生活分享的时候,也不忘“滤镜”一下;

  更进一步讲,当前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在拍照时都支持滤镜功能……事实就是,无论主动还是被迫,社交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生活在“滤镜”的世界里。

  伴随着摄影设备和修图技术还在加速更新迭代,“滤镜”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加工、传播的一种手段,已经在悄悄地对社会生活原本的样子以及我们的认知产生影响,给我们带来“美丽与哀愁”。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次小红书“滤镜景点”事件正是这一影响的具体化呈现。

  那么,使用“滤镜”后造成的“失真”,并进而导致产生失望和被欺骗感等巨大感知落差,在这其中应当需要首先明确,即作为一种工具,“滤镜”本身并没有错。

  那么,我们不仅还是要问,过错在谁?

  ——平台监管失职,有过错

  以此次发生“滤镜景点”事件小红书平台方为例,作为国内大型的“种草”内容社区和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以“标记我的生活”为名,以“用户生产内容”(UGC)为主要生产方式。

  但是关于小红书平台上的一些“种草”笔记成广告发布手段,存在刷量、刷粉等问题,也曾一度被媒体报道,这不免折射并暴露出平台内容监管方面的问题。

  针对此次“滤镜景点”事件,小红书在致歉声明中表示,承认部分用户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今后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一方面,关于致歉声明中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的举措,平台还需谨慎管理,避免“榜单”功能出现异化。

  另一方面,平台在内容管理制度上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相关标记规则,让用户看到“区分”,有区分才容易产生分辨。首先,广告内容应被明确标记,而不是鱼龙混杂;其次,被“滤镜”过的内容应被明确标记,而不是任由过度美化过的内容以“真诚分享”之名行“引流”之实。

  此外,作为平台方应担负起相关法律规定的管理和审核义务,筑起“关卡”,真正准确把关、审核发布内容情况,与此同时,针对信息分享和发布者的黑名单制度也应建立完善,以对用户负责,也对平台长远发展有益。

  ——内容生产者为逐“流量”,过度美化,有过错

  当前,广告营销“引流”愈来愈趋向精准化投放,特别是资讯类、短视频类、问答类的“UGC”社区内容平台,都是有效的广告投放渠道。

  同样,以此次发生“景点滤镜”的小红书平台为例,越来越多的广告营销方都在借助小红书“用户生产内容”和“用户分享信息”的形式进行广告推广。

  而且,已有媒体报道,部分小红书博主的爆点图文分享背后,其实蕴藏着一条内容供给产业链。不少博主使用和分享的图文内容,实际上多是由品牌营销方或者是企业直接寄送,博主则负责发帖、宣传,这些信息通常以带货、转化率、传播度为指标。

  在广告宣推过程中,“滤镜”被用来对相关产品进行美化,包装成光线、构图、氛围都恰到好处的图片,再配以“小众”“绝美”“动画世界即视感”……这些充满噱头的文字,不少用户不免都会被这样的内容成功“种草”,相关内容生产者也由此实现了诱导引流和流量变现的目的。

  但无论如何,一旦涉及广告领域,这样的行为操作就应当受《广告法》约束。首先,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而且,《广告法》第十四条还明确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再退一步讲,内容生产、分享者也应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诸如对旅游类等体验式产品的推广,“引流”不是目的,毕竟,只有真实才会让用户产生信任,而虚假的东西即使能博得一时流量,但终究难以转化为真实、长久的交易,最后难免沦落为经不起现实检验的“一次性消费”。

  这种“套路”伤害了游客,而随着口碑的滑坡和效益的流失,最终“套路”的还是自己,受害的还是商家。

  此外,作为普通用户的网友,对此应当警惕并保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即社交媒体时代,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生成自己的内容,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主观或者片面倾向,甚至可能会有很多错误、虚假内容,因此,作为用户的每一个个体也要学会透过“滤镜”去看到真实。

  无论如何,社交媒体时代,“滤镜”早已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从图片到短视频再到直播,对滤镜的使用也早已不足为怪。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滤镜”应用的讨论中,用于摄影等艺术行为的“滤镜”和用于营销引流的“滤镜”应当分别对待。

  如果“滤镜”带来的是失真与失望,而不是美的、艺术的享受,那错误一定在于使用它的人。无论作为平台、内容生产和分享者,还是普通用户,都应认识到,“滤镜”一旦被用来随意“涂抹”,通过加工过的“呈现”与“隐藏”,以满足实现自己不同的目的,最终受困扰的、感到失望的一定还是我们自己。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进一步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打破论资排辈现象,完善学术共同体和同行评议制度,将评议主体责任制贯穿于评价体系设计中,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成果进行科研创新。[详细]

    10-26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详细]

    10-26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数据助力政治学研究

    在文本挖掘上,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先进的技术。三是实现更复杂的大数据分析目标。现有的大数据分析主要是对数据所体现的政治现象进行描述,尚未具备解释政治现象、发现运行规律以及进行预测的功能,这需要更进一步的技术支持和研究突破。从这个角度看,大数据的开发利用[详细]

    10-25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比较研究中彰显治理效能

    中国政治学界应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中国语境和实践对治理理论进行多样化阐述、本土化提炼,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研究,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学学术支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国大地不断丰富发展中国政治学,构建中国特[详细]

    10-25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聆听历史回响 阔步新的长征

    85载光阴荏苒,长征的一个个细节在历史长河中未有褪色而愈发鲜明。那一张张英气勃勃坚毅自信的鲜活面孔,那一页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壮美史诗,那一项项彪炳日月光耀千秋的辉煌业绩,那一曲曲可歌可泣豪情万丈的英雄赞歌,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已然凝结成为伟大的长征[详细]

    10-22 14-10 光明日报 分享
  • 新发展理念长久涵养壮美山川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从黄河流域到长江经济带,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生态屏障”秦岭、祁连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景象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还将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书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新篇章![详细]

    10-22 14-10 经济日报 分享
  • 多交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年轻干部要不忘初心、保持虚心、做到真心,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既拜人民为师,又与群众交友,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坎,与群众建立真感情,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详细]

    10-21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和平时期如何做到对党忠诚

    党员干部要珍惜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抓住了解国情、增长见识、增加阅历、积累经验的宝贵机遇,在艰苦环境、吃劲岗位和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锤炼党性、砥砺初心、磨炼品质、增强毅力,激发知重负重的担当、厚植心系群众的感情、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使自己的政治素养、理[详细]

    10-21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根本就在于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做到学史力行,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详细]

    10-20 18-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双碳”目标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观点,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详细]

    10-20 09-10 光明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