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与分析框架

2020-09-26  来源: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鹏 徐向艺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企业管理 管理属性 管理决策 管理伦理

  一、引言

  从谷歌公司研发的机器人“AlphaGo”相继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和柯洁、百度公司开发的“小度”机器人在大型科学竞技节目《最强大脑》上大展光彩,到机器人索菲娅作为小组成员参加联合国会议并被授予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以及从2019年7月,艾瑞咨询在其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中预计2019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570亿元①,到2019年9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在上海发布最新的全球机器人市场报告《全球机器人2019》中显示全球机器人年销售额再创新高为165亿美元②。以上诸多现象和数据表明: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当前,中国、美国和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制定了多项战略规划和支持性政策③,预示着未来较长时期内人工智能产业仍将继续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产生实质性融合,“商业应用”已成为人工智能在当前阶段最为鲜明的主题词,而人工智能的商业落地势必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和动力,比如提升管理效率、重塑商业模式和优化决策环境等。但是,同时也为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带来一系列冲击,比如引发新的管理伦理问题(Miller,2018;Gacanin and Wagner,2019)。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关注。为此,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尝试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逻辑和分析框架,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企业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从容应对内部管理所受冲击提供参考。

  本文余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以及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方面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分析框架;第四部分为结语。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1.人工智能的内涵

  关于人工智能的内涵,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了众多解释,人工智能之父Minsky(1961)认为人工智能是让机器做本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到的事情的一门科学;Min(2010)认为人工智能是指开发和创造能够模仿、学习和替代人类智能的“思维机器”;erka等(2015)提出人工智能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算法,可以根据一个有思维的人的因素和一个理性行为来定义,即像人一样理性思考和行动的系统;Li和Du(2017)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通过机器、系统或网络人工实现的各种智能行为,如感知、记忆、情感、判断、推理、证明、识别、理解、交流、设计、思维、学习、遗忘、创造等;张鑫和王明辉(2019)认为人工智能不同于常规计算机技术依据既定程序执行计算或控制等任务,而是具有生物智能的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自行动等特征。

  虽然,学术界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但回顾人工智能领域的文献,仍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首先,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与智力相关,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可以替代人类完成特定工作;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专家们在对人工智能的内涵界定时更加关注系统思维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未来方向。

  2.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由约翰·麦卡锡等人组织举行的达特茅斯会议被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开端,1969年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则标志着人工智能得到了国际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初期,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推动人工智能得到了较快发展,大量的专家系统和BP神经网络等重要研究成果纷纷问世(张鑫,王明辉,2019)。21世纪初开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超级计算和大数据的兴起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到新的研究浪潮,相关应用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辅助人类工作的作用(Duanet al.,2019)。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和智慧程度,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大类别:一是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不具备“意识形态”,创造的机器不具有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只是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二是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创造的机器具有一定直觉和自我意识,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三是超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与人类智能等同的功能,甚至比人类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高的计算质量。当前,弱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手势控制和智能机器人等,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尚未实现,仍有很大发展前景。

  (二)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重新调整行业竞争秩序的潜力,对各行业的企业发展乃至整体经济运行具有重大影响(Dirican,2015;Boltonet al.,2018)。目前,学术界主要通过如下两种途径探索了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从技术应用角度分析现阶段人工智能为企业管理实践带来的影响。相关研究包括:Min(2010)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被引入到开发和创造能够模仿、学习和替代人类智能的“思维机器”中,可以促进供应链中各业务实体间的信息交换,同时用信息取代资产(如库存、设施、运输设备),帮助企业连接其客户、供应商和供应链合作伙伴。Stalidis(2015)认为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可以使营销人员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为此,他将先进的数据分析、神经网络和知识表达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营销智能信息系统,数据表明该智能系统能够帮助非分析专家的用户解决典型的目的地营销问题。Issa等(2016)提出审计工作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而快速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会对审计工作产生颠覆性影响。Hirsch(2018)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潜在工具:一是使用机器学习实时分析员工电子邮件,以发现异常行为的早期迹象;二是使用算法博弈论对业务决策进行压力测试,以确定它们包含了导致潜在欺诈的不正当动机。Strohmeier和Piazza(2015)认为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人工神经网络离职预测、基于知识库系统的候选人搜索引擎、基于遗传算法的员工排班系统、文本挖掘的人力资源情感分析,提供信息提取的简历数据采集和交互式语音应答的员工自助服务。王才等(2019)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层面战略的大力支持,工业机器人规模运用趋势加快,对低端人力劳动工作岗位的替代将会增加员工工作不安全感。

  二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从理论角度分析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为企业管理理念带来的冲击。比如:高山行和刘嘉慧(2018)认为人工智能将对诞生于工业时代的传统管理理论产生冲击,科层式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精准化绩效评估以及对员工和岗位能力需求变化会引发绩效管理流程的更新;张省和周燕(2019)提出人工智能发展将推动知识管理技术变革、驱动知识管理组织创新和重塑知识管理,并据此构建了包括知识跨界协同、系统匹配优化和创新绩效激励三维框架的知识管理模式;谢洪明等(2019)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和风险,会引发企业层面社会责任和伦理研究的必要性于迫切性;Duan等(2019)提出人工智能在超级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崛起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并讨论了人工智能对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取代人类决策者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仍有不少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会导致技术滥用,由此引发社会伦理问题,甚至会威胁人类安全(江晓原,2017;Duanet al.,2019,张成岗,2019)。但是,通过梳理人工智能在企业层面应用和对管理理论影响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尽管人工智能发展会为企业管理理念带来一些挑战,但也创造了诸多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性和必要性在多数研究中得到了验证(Kolbjrnsrud,2016;Wilson andDaugherty,2018;Baryanniset al.,2019)。

  三、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

  (一)人工智能与管理对象:管理客体逐渐颠覆

  1.人工智能员工成为被管理者

  一直以来,人们对管理的理解均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解读,比如泰勒(2014)认为管理即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做什么,并指挥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工作”;罗宾斯(2018)提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协调和监督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孔茨(1998)认为管理就是“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但是,诸多实践案例已经证明,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虚拟劳动力,可以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完成工作,增加企业利润(Wilson andDaugherty,2018)。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不断落地,人类员工的能力越来越显得薄弱和低效,人工智能凭借其高效性、便利性等特点将深得企业青睐。在此背景下,智能机器人将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内部,而且对人的替代会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尤其是那些复杂性高、以高技术和高智商为条件但不需自主决策的工作岗位。

  2.人工智能员工与管理变革

  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员工将部分取代或者完全取代某种人类工作,虽然人工智能员工与人类员工具有本质差别,但是作为企业可以支配与控制的技术资源,仍属于管理客体的范畴。所以,面对机器人的管理者仍然是现实意义上的管理者,人工智能员工与人类员工特质的差异将会为企业管理理念带来冲击。

  管理理论的演进经过了从科学管理理论向行为科学理论转变的过程,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科学管理理论将人看作“机器”,认为管理即是通过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而行为科学理论更加强调通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去掌握行为规律,并据此寻找激励员工的新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行为科学理论更关注员工的人文精神和高层次需求,更加符合人类“社会人”属性的实际情况。但是,人工智能员工既不是纯正意义的“经济人”,更不是“社会人”。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以人类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为中心的高层次激励手段即将失效,而且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基于“以人为本”原则对员工的软约束价值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此外,人工智能员工具有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特征,很多时候可以基于科学设定自主执行,可以超长时间工作、超高效率的进行工作,甚至在高度精确算法下,无需人工控制监督(Zotowskiet al.,2017)。在此背景下,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更加适合用于对人工智能员工的管理,科学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管理原则和手段的适用性大幅提升。

  最后,人工智能的应用十分复杂,人工智能员工还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在相对复杂的工作领域,管理者要想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管理效率、做出科学决策就必须跟上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具备管理人工智能员工和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的能力。而且,在人工智能时代,多种职业都不得不面临被机器人替代的风险,管理领域也不例外,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更具创造力,终身学习,持续汲取新的知识,了解人工智能系统运作的方式。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推论:

  推论1: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