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王随莲:发展地方史志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6-04-12来源:大众日报作者:王随莲

  □王随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地方史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编史修志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2015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了“十三五”时期全省地方史志事业科学发展的蓝图。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后,第一个由省级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是省政府为繁荣发展地方史志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的重要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

  编史修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我省地方史志工作成绩斐然

  地方史志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典籍,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历史传统的重任,在世界文化典籍中独树一帜,堪称世界地方文献之翘楚。如果以周初的“古国史即古方志”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若从汉代的“郡书”算起,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隋确立方志官修制度以来,历代都把修志确定为一种官职、官责。千百年来,地方史志编修代代相继,为中华文明的世代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新中国成立前编修的旧志8000多种、10万多卷,约占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它们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部分,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资料宝库、知识宝库、智慧宝库,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地方史志工作成为一项“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崇高事业。我省的地方史志事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史志工作者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志鉴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两年来,我省地方史志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誉为“山东经验”。地方史志工作法治化建设全面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史志工作法规规章体系全覆盖,出台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第二轮修志加快推进,目前省志工作进度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县级志书工作进度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年鉴工作改革创新、提速增效,《山东年鉴》2014卷荣获全国最高奖项“综合特等奖”,2015卷6月底出版,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省修编各级各类年鉴240多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地情网站,成为全国的样板,2015年实现市、县地情网站第二轮改版升级,县级地情网站数量占全国的30%。方志馆建设得到加强,建成省级方志馆1个、市级14个、县级80个,市、县级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3%、40%。旧志整理取得突破,《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整理工程启动,完成宣统版《山东通志》整理影印,全省累计整理出版旧志200余种。地方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成果丰硕,编纂出版《汶川特大地震山东省救助援建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志》和山东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丛书等各类地情资料书籍5000余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地方史志事业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一重要论述精准地概括了史书、方志等文献典籍的当代功用和历史价值,明确了新时期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方向。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并赋予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责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齐鲁丰富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史志事业繁荣发展。

  中共山东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要把山东建设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省份。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伟大实践为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形成的珍贵资料需要我们搜集、整理和记录;另一方面,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地方史志成果和地情资料,必须得到开发和利用。“十三五”时期,全省史志系统必须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在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地方史志事业科学发展 

  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关心和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希望地方志工作者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刘延东副总理在接见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代表时,再次强调全国《规划纲要》提出的“两全”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我省《规划纲要》根据全省地方史志工作实际,将“两全”目标完成时间确定为2018年,这是全省地方史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全省史志系统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不断加快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度,积极推进年鉴编纂出版,深入开展地方史志资源开发利用,切实加强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努力开创我省史志工作新局面。

  深入贯彻依法治志理念。依法治志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史志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志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地方史志法规规章制度体系,为地方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要依法开展地方史志工作,推动建立各级政府依法履行领导责任、各级地方史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实施和管理职责、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提供支持的法治化工作格局,做到依法修志、依法管志、依法用志,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动地方史志事业科学发展。

  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化精品。质量是地方史志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活力所在、价值所在,关乎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要求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志鉴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全省史志系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做到秉笔直书、求真存实。要建立健全志书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的相关规定,以科学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努力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的精品佳作。

  积极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地方史志工作是对省情、地情的客观记载,是对自然与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研究,可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熟悉地情提供咨询服务,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是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省史志系统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史志工作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积极开展资政课题研究,多出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资政成果。要进一步发掘史志资源的利用潜能,不断拓宽用志领域,创新用志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形成修用结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新机制。

  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地方史志工作是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加快方志馆、地情网站、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敞开大门、面向公众,使研究成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引导群众主动利用传播地方史志成果。大力推动地方史志工作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创新传播渠道,通过微博、微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主动把研究成果呈现到公众面前,为广大群众提供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史志文化服务。

  (作者系山东省副省长)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