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热点关注

增强说话办事的中国实力

2016-10-18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洪兴
  李洪兴
  面对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中国不断积蓄实力、施展能力,勇担道义、逆流而上,为全球治理变革开辟着新的航线
  “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翻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果阿宣言》,字字句句都渗透着行动的力量。10年耕耘,10年收获。如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从单纯的“投资概念”,发展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合作典范。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以强劲的行动力,提高并巩固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中国所具备的协调能力和行动能力,正在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亮色。国庆期间,被称为“新时期坦赞铁路”的亚吉铁路正式通车。作为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它采用了全链条中国标准,比起分段使用不同西方国家标准的旧铁路,更有利于实现联通。帮助东非建设跨越五国的铁路网,用15年时间打造从中国西北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走廊,参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其他支线的现代化改造……有人评价,中国是在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帮助期盼联通和发展的地区实现马拉松式的梦想。“把能做的事情、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的事情先做起来”,中国改变全球治理的努力,向来是“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
  说到“丝绸之路”,不少国家都提出过打造新丝路的设想。但只有中国,不仅以国家名义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且以强大能力为参与建设提供条件。当西方传统强国也宣布申请成为亚投行会员国,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写道,“自从布雷顿森林以来,我无法想到任何事件能够与这件事相提并论”;当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罗马尼亚前总理蓬塔表示:“欧洲要睁眼看世界了!我们未来5个月都说不准、看不清,中国人却在设计50年后的事儿了!”中国用脚踏实地的付出,增强着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实力首先是号召力和影响力。为何面对众多难题,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首先是由于中国方案出于公心,能与大多数产生共鸣。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强调:“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有观察家从细节中看到了历史性进步:相较于某些国家试图“掌控”国际和地区性多边金融机构,随着参与国增多,中国将单方面稀释自己在亚投行的股份。“一带一路”的远景设想,正吸引着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欧盟“容克计划”、英国“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等与之对接。不附带政治条件、跨越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为推动合作发展所做的尝试和探索得到众多国家的赞许。
  实力也表现为领导力和推动力。“中国持续展现领导力非常关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的“领导力”,既有提案和议程设置能力,又有规则制定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发展观,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倡导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合理化,特别是杭州G20峰会上,首次全面阐释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每一个重要突破,都指向当前全球治理的短板,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在国外观察人士看来,综合国力日益上升的中国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已成为塑造国际体系的一种“标杆”。
  “行动!行动!行动!”在金砖国家领导人果阿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要成为“携手前行的行动共同体”,对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不能仅仅“有兴趣谈但是没能力做”。面对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中国不断积蓄实力、施展能力,勇担道义、逆流而上,为全球治理变革开辟着新的航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