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热点关注

把握理论创新的实践导向

2017-10-24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崔新建 李翠玲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一重要论断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也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是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于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之所以要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就在于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创新中必须坚持实践导向。理论创新坚持实践导向,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时代导向、人民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从实践出发,就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出发;服务实践,就是服务于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包括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包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遇到的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还包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理论创新。

  坚持时代导向。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那么,理论就是时代的作品。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时代导向,就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时代所提出的问题。首先,应具有世界眼光,着眼于全球性联系与交往日渐频繁、全球治理变革日益深化,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影响、国际国内问题的相互转换,将中国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命运结合起来思考,把中国问题同全球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解决。其次,应具有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把当代中国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轴中来思考,以历史观照现在,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现在,以现在为中心反思历史和探索未来。最后,应具有系统眼光,把理论创新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治理创新等结合起来,既吸收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的成果,又为制度创新和治理创新等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坚持人民导向。人民是实践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实践,因而实践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民导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实现人民解放、追求人民幸福生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理论。这首先意味着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和认识问题,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意志,体现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观。其次意味着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也就是聚焦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遇到的新问题,重点把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美好生活、怎样实现这样的美好生活想清楚、说明白。最后还意味着要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创造、新经验、新智慧发掘出来、概括起来,使理论创新充分吸纳群众实践的养分、展示群众创造的能量、体现群众思考的成果。

  (作者为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