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理论头条

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2018-05-08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王岚

  今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他的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发展高度,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网信事业的发展脉搏,深刻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系统回答了我国网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为我们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实现新时代全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问题高度重视,针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必将引领网信事业走向新的辉煌。这就要求我们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认识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凝心聚力,强基固本,推进网信事业发展,建设网络强国。
  
  第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抓好网络安全建设、建好网络服务保障体系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网上舆论、网上宣传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明确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保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国家安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信息空间,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讲话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回答信息化工作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路,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在建设网络强国的过程中凝聚亿万网民,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才能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团结一心、汇集各方力量,为实现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懈奋斗。
  
  第三,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互联网+”行动方案促进产业融合、提质增效,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提升政府的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样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网信事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只有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不断探索进取,才能保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推动互联网事业迈上新台阶。  第四,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多个战略性、全局性文件先后发布,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确立了科学发展的总体架构。同时,党中央决定把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为进一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决策职能和统筹协调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重大举措促使我们对网络内容、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增强,使网信工作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和完善。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做好网络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工作,才能在多方面、多领域完善机制、汇聚力量,推动形成网信工作“一盘棋”新格局。
  
  第五,必须抓住关键,实现重点突破。目前,我国网信事业的两个重点分别是取得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构建网络安全的“新长城”。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垄断,要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构建网络安全屏障,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应急指挥能力、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主体防护责任和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等一系列措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稳定运行、经济健康发展。这两个方面是网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才能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使网络安全得到真正保障;只有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才能为我们专注于关键技术研发提供坚强保障。
  
  第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贡献力量。网信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适应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特点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出实招,见实效,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首先,应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党员干部尤其是从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对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深刻领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信息化前瞻意识,提升信息、网络运用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其次,应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我们应在这些方面认真打基础、建平台,把信息化平台做大做强做优,通过联合协作实现信息技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要集中力量探索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类型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方法创新;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入更多的海外机构用户,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明确目标、有所遵循、不畏艰险、砥砺奋进,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网信事业蓬勃发展,为新时代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