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

2018-05-23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作者: 黄楚新

  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地域边界已经被消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快速融入世界,世界亟待了解中国,中国的对外传播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庄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不仅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也为我们在当下做好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时代坐标。

  

  传播中国新时代,凝聚华媒正能量,需要掌握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的“道”与“术”。明确媒体的责任与使命,在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传播的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等,真正做到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传播中国新时代,需要统一对外传播的“道”与“术”。所谓“道”即媒体应树立的传播理念,也是媒体应该明确的责任使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中,48字箴言高度概括了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其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媒体对外传播应当谨记的责任与使命。具体如何践行就要回归到方法论上,对外传播之“术”的创新和应用成为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打挨饿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但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中,“挨骂”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避免失语“挨骂”,必须加强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话语建设,获得国际传播体系中的话语权。我们需要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海外华文新媒体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水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媒体、平台和内容的互融互通,提高媒介产品的传播力。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新旧媒体融合,打通不同媒体、不同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内容形式的融合。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通过融合发展,其已经形成了以报纸为母体,以海外网和“海客”新闻客户端为平台,以“侠客岛”“学习小组”等微信公号为先锋的立体传播矩阵。真正做到了系统地向海外解读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及时发出中国声音,有效地影响世界舆论。

  

  其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要真正做到“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我想讲的”变为受众想听的。举一个例子,法国达高出版社2009年推出的漫画集《一个中国人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一生,由此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这部漫画集有12种外文版本,在世界70多个国家流通。正是这种独特的故事表达,才受到外国读者欢迎。这就是“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我们的媒体也需要借鉴这样的表达方式。

  

  再次,在方法手段方面,要顺应新媒体智能化和视频化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多样化呈现传播内容。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新媒体引入智能化时代。对外传播也要跟上媒体技术发展的脚步,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增强所传播内容的影响力。

  

  最后,要注意把握传播的尺度,要做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传播中国新时代,既要自信从容地讲成绩,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现阶段中国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一味地宣传成绩,回避热点问题,并不能完全展现中国的面貌,也会招致国际舆论的质疑。只有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础上,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新时代的中国,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征程扬帆起航。传播中国新时代,凝聚华媒正能量,媒体的责任使命需要时刻牢记,传播的方式手段需要不断创新。海外华文新媒体应当凝心聚力,积极向国际社会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