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与学理的互动中走向新时代的深处

2018-08-21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王海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这个关键词,迅速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并成为思想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对新时代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主要矛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步骤和精神状态等内容,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和深入的讨论。

  

  坚持问题导向、用学术讲政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教授等著《读懂新时代》,近日已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书帮助我们在现实与学理的互动中,走向新时代的深处。

  

  抓住关系中国发展的命运性问题

  

  《读懂新时代》基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新实践、新使命、新战略谋划、新思想、新话语、新动力、强国之魂、和谐共生、长治久安等维度,系统展开了对关系当代中国发展命运的时代性问题及其一系列子课题的阐释和探索。

  

  比如,围绕“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问题,该书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市场、社会、人民之间的关系,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现代化的制度模式和能力体系。

  

  再如,在新时代的战略谋划上,该书认为“四个伟大”系统回答了“怎样干、谁领导、干什么、干成什么”等关键问题:进行伟大斗争,强调的是治国理政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具有滋养斗志的作用,它主要回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或“怎样干”的问题;建设伟大工程,强调的是治国理政的领导力量,具有政治保证作用,它主要回答“谁来领导”或“提供什么样的政治保障”问题;推进伟大事业,强调的是治国理政的旗帜、方向和道路,具有举旗定向作用,它主要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或“干什么”的问题;实现伟大梦想,强调的是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具有目标引领作用,它主要回答“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或“干成什么”的问题。

  

  用学术讲政治

  

  纵观全书,首章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统领,末章归位到维护核心,显示了高度的政治定位和鲜明的政治导向,体现了“用学术讲政治”,也展示了该书作者作为中央党校学者的自觉定位和本分职责。

  

  从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该书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包含的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论之中国经验、作为对解决世界问题的贡献之中国方案、作为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国理论。

  

  作者坚持文本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第十六章提出“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其中,实事求是,侧重于事实维度,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思想精髓的本质、核心;人民中心,侧重于价值维度,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知行合一,侧重于实践维度,在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的体现,在现实中是当今有效落实中国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攻坚克难、实现目标的必然选择。

  

  现实逻辑与学理分析的互动

  

  韩庆祥教授秉承“用哲学思考问题,用学术支撑思想,用思想传递时代,用理念引导发展”的研究风格与治学理念。在从哲学到人学、从能力本位论到社会层级结构理论的研究理路中,贯穿着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或者说理论与现实的互动。

  

  这是怎样的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新思想?一种思想,唯有把握规律和顺应民心,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唯有与时俱进和引领时代,才能永葆生机和彰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汇聚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凝聚了全党的集体智慧,是对中华民族如何实现复兴和当代中国如何实现强起来等时代性课题的本质性原理性回答。

  

  问题是时代自我表达的呼声。问题是现实逻辑、客观矛盾与主体追问的统一。韩庆祥教授带领的以中央党校的专家学者为主的学术团队,面向中国问题,不断为构建“理论中的中国”与中华民族之“学术自我”添砖加瓦。《读懂新时代》就是该学术团队在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潜心研究的成果结晶。用好《读懂新时代》,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读懂新时代。

  

  (作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