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到位才能落实问效

2018-11-06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周文华

  除弊兴训,重在问责;问责追责,贵在较真。

  因为抓训练不力,单位主官被诫勉谈话;因为军事考核有不合格课目,干部调职调衔被推迟;因为战备物资不到位不规范,多个单位被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放眼全军,训练领域的问责追责卡“铁标尺”、动“真刀子”成为常态,为部队树立了鲜明的练兵备战导向。

  有权必有责,失责必问责。军事训练领域是最需要较真碰硬的领域。如果问责悬空、问而不责,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履职尽责就难免出现“真空地带”。只有让问责追责利剑高悬,有责必问、问责必查、查责必严,才能鞭策各级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推动战斗力建设实现新跃升。

  训练场上的问责,问的是能力之责、担当之责;而战场上的问责,问的则是生死之责、存亡之责。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这样的问责往往是战争胜负的分水岭。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前夕,八纵二十三师六十八团在攻下外围小紫荆山阵地后,由于疏忽大意,只留下一个连守阵地,而连长竟也擅自下山吃饭去了。后来敌人反扑,把阵地又抢了回去。阵地丢失后,八纵未及时上报。时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得知后大怒:“不管是‘两条腿’,还是‘四条腿’(骑马的指挥员),严惩不贷!司令员也跑不了!”为严肃军纪,守阵地失职的连长被枪毙,团长、副团长被撤职,师长、司令员也被处分。铁纪问责后,该部官兵知耻而后勇,一举夺回了小紫荆山阵地。

  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始足整纲纪。打仗是实打实的硬较量,事关打仗的问责,如果还落不了地、狠不下心,就是拿官兵生命和国家命运开玩笑。如果没有对战场发自内心的尊重,没有对胜利如饥似渴的期盼,就不会有问责追责的压力和主动。残酷的战争法则,要求我们必须像奔赴战场一样,以生死存亡之心问责,以有我无敌之志追责。

  我军30多年没有打仗了,承平日久,一个重要的隐患就是对战场缺乏直观的感知,进而对训练领域的问责追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的甘当“太平官”“和事佬”,不敢触及矛盾,不愿意得罪人,问责蜻蜓点水,处罚不痛不痒;有的搞“责任书式”问责,层层签订责任书,美其名曰“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书变成自己免责的“护身符”;有的搞“挤牙膏式”问责,你不施压、我不深查,你手一松、问责就停,最后往往“息事宁人”……凡此种种,导致一些倾向性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治,部分官兵对和平积弊“见怪不怪”。

  没有责任,战位就成“虚位”;没有问责,“利剑”就成摆设。防止积弊纠治“沙滩流水不到头”,关键是问责要真正“长出牙齿”。只有多开一些触及痛点源点的“药方”,把虚的变成实的,把软的变成硬的,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才能防止出现“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现象,形成岗岗有责、人尽其责的局面。

  有责必问,责无旁贷。解决问责悬空问题,各级有各级的担当和责任。对失责问责,如果搞“概略瞄准”,不仅起不到警示作用、产生不了震慑效应,还会导致责任落实虚化空转。应严格落实一事一责、一人一责、一物一责的责任机制,用精准问责倒逼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防止问责“雷声大雨点小,举得高落得轻”。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强军路上,人人都是主角,都有需要担当的责任。纠治和平积弊,问责的目的是尽责。只有把自己摆进去,从细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对“和平病”人人喊打,才能担起强军的如山重任,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打赢答卷”。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