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改革与改向的界限

2018-11-06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作者: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金瑶梅

  40年来的改革开放始终围绕两个关键问题:社会主义能否运用市场?社会主义如何运用市场?前一个关涉社会主义如何通过自我革新去除偏见、焕发活力,后一个关涉社会主义如何不忘本源、坚守初心,牢牢把握好改革与改向之间的界限。

  回顾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建立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大峡谷”的基础之上,从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随之而来物质产品的欠缺构成先天“短板”。弥补这一“短板”的关键在于不走传统社会主义的“老路”、大胆摸索“新路”,实现市场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这一结合不是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而是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内探索市场机制的有效运用,旨在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高效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由此,市场化改革再怎样推进,都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掌舵人。

  在我国,市场之所以能与社会主义顺利结合,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战争年代的“革命党”到和平时期的“执政党”,再到“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场景如何转换,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发展最前沿,用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为人们答疑解惑,摘除了对市场抱有偏见的“有色眼镜”,引领全社会形成对改革开放的集体认同感,并在实践层面带领人们走上改革开放探索之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凝心聚力、统一共识,使全社会形成高度的自觉与充分的自信。在此基础上,鼓足干劲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起冲刺。

  第二,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消解市场机制的固有弊端。

  实践证明,仅仅注重经济活动的计划性而排斥市场运作的力量,会使经济发展缺乏灵活性和持续驱动力。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市场机制无疑是最有成效的。但市场机制并非完美无缺,其固有的弊端是发展的无序性与盲目性。尤其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往往利字当头,容易忽视社会的公平、正义等价值目标。近年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现象,充分印证了市场机制的固有弊端。如果一味主张“市场万能论”,将导致市场失灵甚至失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机制的运用需要置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下。这不仅关系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市场机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最大功效。

  举例来说,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有一个强而有力、一心为民谋福祉的政府。它统筹的资源多,容易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下一步,关键在于把握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度”。为保持市场持续的张力与活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促进、规范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三,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探索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反思单一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与经济体制的双重转型。新时代,建立混合所有制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举措。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为迈入现代化强国行列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四,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据国情发展的需要对效率与公平这对关系进行不断重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无论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还是市场化的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进入到发展与完善的新时期。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依然是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后,针对现实中涌现出来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强调“效率与公平兼顾”。在讲求效率的同时,正有意识地强化对社会公平的考量。这是坚持市场化改革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造福于民、让所有人享受发展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