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观”,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2018-12-03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陈宝明

  创新的本质是开放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既是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宽阔的全球视野、坚定的创新自信和对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重要论断,对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发展提出新要求,形成科技创新的“开放观”。这是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代条件下我国加强全球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辩证处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都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两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辩证处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把握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坚定了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决心和信心,也有利于加强内外结合,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的台阶。扩大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也成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员往来、项目合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演变的过程。在新时期,全球科技创新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5日参加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性转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7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开放合作是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随着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我国与世界的经济、科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在结构上相互依存、功能上互相促进的“一体化”关系,要求我们在谋划科技创新时要始终坚持“全球观”,在推动科技创新上把自己作为全球的重要一员,积极推动全球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再次,多途径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科技创新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要求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都把开放作为重要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才、市场、资源等多个层面上论述了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路径。科技开放,以人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22日外国专家座谈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科技开放,要着力于提升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实践证明,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才能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创新资源的集聚利用,也才能真正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最后,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一定的倒退风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各个层面的需求与挑战,迫切要求加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发挥创新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上的核心动力作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经济发展难题,提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就是把创新作为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创新治理理念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彰显时代价值,是对中国乃至全球走出发展困境贡献出的“中国智慧”。在2018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敞开大门,鼓励新技术、新知识传播,让创新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并建议二十国集团将“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深入研究。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传统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新的动能还没有培育起来,要走出困境,根本的动力源自科技创新,面对全球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

  坚持“开放观”,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对科技创新开放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全球创新治理、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人类面临共同挑战作用的新途径,也是我国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路径。“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技创新“开放观”,体现了他推动创新的务实精神、谋划发展的深邃思想和造福世界的博大胸怀。我们要在这一重要论述指引下,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开放发展道路,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同,为造福全世界贡献我国科技力量。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