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资源走向文化叙事

2018-12-29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作者:肖怀德

  我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何顺应国家文化发展大势,保护、传承与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当前各地普遍面临的文化建设难题。

  从文化价值来看,有些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地缘唯一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延续的结晶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证据;有些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价值的永恒性。它们之所以流传至今,背后有当时创造者的生存智慧和造物哲学,这些智慧、思想、审美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价值消退,对人类而言具有永恒的价值。

  每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往往呈现散落化、隐形化、基因化的特征,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当前的行政区划划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进线路的系统化认知和整合;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文化信息被掩埋在黄沙下,存储在历史典籍、地方志、出土文物上;三是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日益专业化和细分化,往往某一个专业系统、某一种类型的专家并不能呈现某一类资源背后的文化信息全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跨学科的协作与努力,把这些散落的、隐形的文化信息重新梳理出来、挖掘出来,通过历史文脉和历史叙事的梳理,把内在的文化精神提炼出来。如果不从历史的时间维度、社会的生态维度、地理的空间维度等多层面来进行深入的定位、挖掘和解剖,如果仅仅是在共同的文化符号的浅层来挖掘和讲故事,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地方讲故事的方式很浅层化,或者在重复地讲一个故事,而且讲不进去。

  在知识经济和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生产要素已由原来的土地、资本转移到人的创造力上,智力因素、人才因素显然是每个地方创新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地方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需要人才智力资源、创意资源的注入,因此,如何汇智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今天的智慧资源是流动的,知识也是流动的,分享而不占有,是今天思考互联网共享经济的重要维度,我们每一个地方不要想着把最优质的智慧资源吸引到当地驻扎下来,甚至把这些智慧资源独享,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关键是如何吸引到真正匹配的智慧资源为当地的发展所用。其次,随着人类物质层面需求的不断满足,通达能力的不断提升,原来制约智慧资源进入的门槛,比如交通等因素都不再是关键性问题,反而当地人的开放程度,往往是这些软性因素成为吸引人才和智慧资源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不一定吸引到文化、创意人才,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反而更能打动创造性人才。最后,对于基于文化资源活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版权经济、轻资产、轻实物、数字流动等特征,各地要改变一定要在当地建多大的园区、有多少就业工人的工业化思维,广泛地开展与发达城市和市场的连接与合作,实现飞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产业培育上,不要过多地进行产业引导和产业规划,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意创业氛围的营造、环境的优化、创新文化的培育上,让市场更多地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自然的优胜劣汰。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叙事,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回答的是我有什么问题,后者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只有从文化资源走向文化叙事,才能真正树立当地文化的主体性,真正塑造一个有灵魂、有体温的文化母体,也才能真正吸引到别人来感受、品鉴、回味。(肖怀德)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