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肖庆文:疏解产业转换成本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2018-04-08来源:大众网作者:肖庆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之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肖庆文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山东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新旧产业更替和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消费模式、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体制政策都面临转变,会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风险、损失和额外成本。产业升级中的转换成本会锁定市场,锁定低端产业,锁定既有模式,制约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采取有利措施进行疏解。

  产业升级中的转换成本可分为三类:消费者转换成本、产业链转换成本和制度转换成本。

  消费者转换成本是指消费者改变购买惯性而产生的成本,是购买价格之外的额外支出、代价或损失。消费者接受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信任问题和额外成本。节能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虽然从长期看对消费者有利,但当期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者转换成本普遍存在,降低了消费者购买创新产品的倾向。消费者转换成本让在位厂商获得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能够“粘住”甚至“锁定”消费者,阻碍新的厂商进入。

  产业链转换成本是新旧产业更替中上下游产业的机会损失和追加投资。产业上下游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链,已有的产业都已形成完备产业链,终端产品升级需要相关零部件和配套产业的升级,实际上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升级。产业升级需要上下游配套支持,由于上下游企业存在资产专用性,关键技术路线的改变会给这些企业造成损失,过去的投资成为沉没成本,这就是产业链转换成本。产业链转换成本影响技术路线。我们通常认为,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和抓手是突破关键技术。但产业链转换成本的存在,导致新兴产业即使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产业也迟迟发展不起来。实际上,新兴产业是产业链的整体转换,产业链越长、转换就越困难。越是大企业转换成本越高——过去的高额投入都有可能成为沉没成本,对新兴产业本能抵触。从人的角度看,搞了一辈子发动机的工程师很难转型到电动车上来,越是资深人士越难面临转型,从而会影响企业决策。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一定是靠最高端、最先进的技术,而可能是产业链转换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

  制度转换成本主要是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社会要承担的风险和管理模式转型的代价。要发展新兴产业,各种要素需要重新组合,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稳定因素及风险。一是过去已经形成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强惯性,甚至已经产生路径依赖,不改变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保持一定增长,改变却不一定能发展起来,有很大不确定性;二是发展新兴产业有多种选择、多种路径,决策的风险很高;三是由管传统产业到管新兴产业,政府管理模式需要转型,需要有一段适应期和“试错”期。制度转换成本高则社会对创新的预期较低,影响产业投资规模和力度。

  疏解转换成本是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着力点。企业是产业升级的主体,政府应致力于为企业构建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这一点已逐渐成为各界共识,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也得以充分体现。产业升级中的转换成本具有外部性特征,更涉及利益调整,在转换成本较高的领域,需要政府有所作为。要用鼓励竞争、“花钱买机制”的思路疏解转换成本。政府有能力在标准设定上降低消费者转换成本,从源头上阻止劣质产品进入市场,促进产品升级。在位厂商转换成本较高,升级积极性有限,只有引入新的竞争主体,才有可能打破既有格局,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与推进一些重点行业的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引入新的竞争主体密不可分,当前的重点是整个产业链条各个环节都要强化竞争,解决行业发展上下游不匹配的问题。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要从全球价值链着眼,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对接国内外先进产业链。

  刘家义书记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强调,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奋力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改革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推进改革除了需要勇气、信心和决心,还需要科学评估制度转换成本,“花钱买机制”。制度转换成本是制约改革的因素,也是推进改革的抓手。对改革成本即制度转换成本进行评估,对一些损失进行合理补偿,建立起利益疏导机制,有利于形成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的体制和机制。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