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交通带动看郑州——新旧动能转换省外观澜⑥

2018-04-24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 本报记者 代玲玲
  
  郑州让人刮目相看。
  
  以交通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这里做得风生水起。近几年,郑州把握新时代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借力交通先行,及时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后发赶超,开创发展新局面。
  
  寻找比较优势的“长板”
  
  “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在这里交会。交通区位优势,无疑是河南最大的优势。为此,在河南,一个重大决策延续至今:交通区位优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只能增强。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铁和航空。
  
  在中铁四局郑州南站项目部的院中央,用草坪修剪成的河南地图上,一个用“铁轨”画的“米”字,清晰浮现在中原大地上。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作为全国铁路“大十字路口”的郑州一度面临枢纽功能弱化的威胁。2009年,河南提出要放大交通优势,发展枢纽经济。起初要搞“十”字形高铁规划,但很快发现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便深化到“米”字形。
  
  借势,是河南米字形高铁做成的重要原因。2012年,河南就抓住高铁时代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助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纳入国家铁路建设的大盘子。2015年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驻地一张以郑州为中心、用铁轨写成的“米”字形高铁地图,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形成建设高潮。现在,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建成。
  
  河南交通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航空。河南航空建设的看点是大手笔、超前设计。郑州机场有国际航线27条,2011年以来货邮吞吐量保持年均40.6%的高速增长,为全国之最。2017年,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首次实现中部机场“双第一”,跻身全球机场50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占比超过60%,仅次于北上广。
  
  “这一切源自于郑州机场的超前设计。”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经发局综合处处长武政伟回忆说。当时,郑州机场近期规划目标按300万吨货邮吞吐量设计,是一个提前30年的设计,外界有很多质疑声。但经过缜密论证,他们坚持这一设计。“这些年郑州机场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设计一步到位,预留发展空间,否则将会付出更大的成本进行扩建。”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资金从何而来?河南省公路建设的经验值得汲取。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处长崔洪涛告诉记者,为打破地方、行业保护主义,从2003年开始,河南交通部门门户大开,交通主管部门只能当裁判员,所有有资格的企业都可以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市场上同台较量,这极大地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入。
  
  河南高速公路建设后来居上是从2004年开始的。当年开工的22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民间资本占了41%,社会投资主体占了73%。河南第一条民资高速公路许尉高速,就是由五家民企组团中标建设的。这些民企同时中标了与许尉高速一起打包的许登高速、许扶高速。三条高速公路打包给组团的民营企业,这种建设模式在国内名噪一时。
  
  近年来,河南又开始积极研究探索和尝试PPP投融资模式。截至2017年底,河南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6.8万公里,居全国第4位;公路密度达160.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4位。
  
  大枢纽带来大物流大产业
  
  大枢纽、大物流撬动产业集聚。
  
  4月4日,记者来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南部的双鹤湖片区。这片新兴之地,五年前还是一片沙岗和枣园,如今已聚集了85万人,崛起了规模庞大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全球每7部手机有1部是郑州造。”2010年,郑州把握住全球产业转移、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时机,利用相对廉价的土地、优惠政策、劳动力资源等,争取到了富士康的落户,进入了“苹果手机郑州造”时期。
  
  对于富士康这样面向全球的大型加工产业,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惠至关重要。为此,郑州航空港区于当年7月份申建综合保税区,10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前后历时仅3个月时间。这被称为“郑州速度”。
  
  富士康落户第一年,就撑起了河南外贸的半边天,带动河南外贸出口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以富士康为龙头,通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定向招商,从无到有打造出一条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形成了首个临空产业集群。
  
  和临空产业一样,物流业同样直接受益于交通枢纽的打造。
  
  2013年以来,国内的菜鸟、德国的DHL、美国的UPS等国内外40多家物流业巨头纷纷抢滩郑州航空港区,投资建设专属物流园;京东商城、当当网、苏宁云商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到郑州设立分号、呼叫中心、配送中心。
  
  郑州正在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现代物流中心。郑欧班列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首趟中欧班列(郑州)2013年7月18日开行以来,累计开行超过1000班,并已实现每周“八去八回”常态化开行。集疏货辐射半径达1500公里,涵盖近四分之三国土面积。“这也是国内唯一实现满载去回的班列。”在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副总经理潘振启看来,这得益于河南讲究效率、集约发展的理念。郑欧班列的特点是在全国首创“一票式”门到门全链条服务模式:以往一家进出口公司要对应3-4家代理公司,现在企业只要备齐相应资料,便可以实现一次委托、一次报价、一票结算。
  
  一如当年铁路繁荣了郑州,如今随着高铁兴起,河南一批中小城镇的面貌同样在改变。“以前根本想象不到,兰考县也能和大城市一样,享受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站在兰考高铁南站,焦裕禄干部学院的教师郭黎阳颇有感触地说。这座高铁站正处于兰考县产业集聚区内。恒大集团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斥资100亿元兴建家居联盟产业园。
  
  放眼整个河南,去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2.1%,分别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8、4.1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9.1%,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29.4%,太阳能电池增长84.3%,新能源汽车增长17.1%,新动能实现较快成长。
  
  规划先行护航新城发展
  
  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带来一个成果是“塑造大都市”。
  
  从郑东新区如意湖沿平安大道一路东行,过东风渠,渠岸两边一栋栋漂亮的高层住宅拔地而起,每条主干道都有生态廊道。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乡间村落。如今,这里绿水环绕,被称为郑州市最宜居的地区。
  
  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的样本,诞生伊始的高标准规划,为其辐射周边地区、释放能量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十多年前,郑州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针对于此,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提出:用国际化的视野推进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郑东新区。在这一构想推动下,郑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全球招标运作,最终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的方案脱颖而出。
  
  郑东新区的一大亮点是,一改过去“摊大饼”和单纯以产业为主的城市建设开发模式,以“组团式”开发建设模式,实现新城旧城互动发展和功能复合、要素集合。具体而言,布局了六个“功能组团”,分别承担商务、办公、居住、产业和教育等不同功能,每个组团内部突出主要功能,各个组团之间形成快速的交通系统和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组团式”发展使郑东新区避免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上学就医扎堆等“城市病”。
  
  新城旧城的互动发展,开创了郑州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2017年,郑州的生产总值从914亿元增长到9130亿元,在全省的辐射力、承载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而在更大范围内,郑州也在加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个郑州区域的交通便利性。2020年,河南的“米”字形高铁网将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经济圈;郑州市区则建成覆盖城区的“三横两纵一环”地铁线路及进出城快速路系统。
  
  比城市硬件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管理、服务功能的提升。围绕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河南提出要把实验区建成体制创新的示范区。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出发点,航空港实验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了“五单一网”“三证一章”等创新,构建起“一表申请、一门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统一领证”的“政务超市”审批服务模式,通过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同时,作为全国5个跨境E贸易试点城市之一,郑州仅用半年时间率先开发出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创造了跨境电商领域的“郑州模式”:全国首创1210通关监管模式并推广全国;成功创新的“关检三个一”“查验双随机”“跨境秒通关”成为行业的模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