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公开课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2017-08-02 来源:大众网 作者:高福一
  高福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对我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确保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过去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2016年达到6.7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86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2年,我省三次产业比例是8.6:51.4:40,而全国是9.4:45.3:45.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充分肯定了我省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山东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足,指明了山东发展必须解决的突出短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的思路,迅速行动,精心谋划,综合施策,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制定实施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一系列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进展。2016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3:45.4:47.3,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一、遵循“三个导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提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三个导向”战略思想,指出“要以解决好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主动践行。围绕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坚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并举,出台了规范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案,着力推进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7万个,居全国第一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占比达到27.3%,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围绕以解决“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着力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重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启动实施了农业科技展翅十大行动,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等三大体系;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四型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三链重构”,成为全国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典范。围绕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初步实现了省级平台与市县平台互联互通,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努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并举,着力打造制造业强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在全国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这为山东转型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我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全省工业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量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加快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先后制定出台了“1+22”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持续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技改项目,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行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和消费终端延伸。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重点发展壮大10大装备制造业,培植提升10大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六大领域,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加快崛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制定实施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充分聚焦了急需突破的痛点,围绕27项重点任务明确了4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取得新成效。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化解过剩产能方面,主动加压,提出了“5+4”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煤炭、化工,前5个是国家任务,后4个是我省主动增加的)产能利用率力争回升到80%以上的目标。2016年,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炼油、船舶、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轮胎行业子午胎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84%、67%、76%、86%、81.6%和93%。去库存方面,出台《关于提升工业产销率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周转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压缩产成品库存、压缩两项资金占用,全省工业产成品库存持续下降。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推进资产证券化、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着力降低企业杠杆率。千方百计降成本,多措并举补短板,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我省实体经济体量大、产业门类全、发展基础好,是建设强省的根基。积极破解资金脱实向虚等突出困难,突出创新引领质量提升,科学把握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引导更多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培育新主体、新产业和新动力,塑造新优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平衡。
  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制定出台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加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孵化转化平台和协同共享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让创新贯穿各领域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区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获批建设。全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实验室,数量均居全国第1位。加强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大力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形成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浪潮集团的“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盛瑞传动公司的“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每年围绕不同主题举办全省产学研展洽会,组织骨干企业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建成“产学研合作网上对接平台”,全省90%以上的工业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加快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均等普惠环境,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机构,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劳动者创业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融资服务、财务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着力加强制度管理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初步形成了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意活动蓬勃开展、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的新局面。
  三、集成资源集中力量,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达国家“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服务业占比超过了70%,早已进入服务经济引领发展的阶段。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6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服务经济引领发展的趋势不够切合。为此,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提出要切实把服务业放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位置,力争服务业总体发展规模、质量和层次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加快形成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服务业“17+6”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等旨在推动服务业转型跨越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整合力量、加大扶持,集聚各类资源向服务业倾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创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进一步加强引导、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业积极性,为推动服务业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着力释放改革红利。坚持在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承担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动了一大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省、市级权限下放优先在试点单位试行,支持试点单位在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并对改革成效显著的,由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奖励。坚决打破行业垄断,明确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允许各类社会资本平等进入各服务业领域。实行政事分开,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一业多会,引进竞争机制,激发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活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
  着力加强“四大载体”建设。围绕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每年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重点服务业城区、重点服务业园区和重点服务业企业,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各类要素向四大载体倾斜,各类改革试点也优先部署,千方百计扩大载体规模,提升层次质量,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载体的示范带动显著增强,成为引领和带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
  着力提升城市群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和发展层次。顺应城市群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趋势,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布局进程,不断扩大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范围,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加快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融合度和竞争力。从8市扩展到2014年的13市,今年出台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又囊括了全部17市,逐步构筑了全域城市群发展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升。
  省十一次党代会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要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是由大到强、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全省上下认识高度一致,行动高度统一,都成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门工作机构,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布局认真制定方案规划,聚焦把特点亮起来、优势凸出来精心谋划重大项目,立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情高涨、开局良好、势头强劲。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进程将不断加快,持续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