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未来已来!超前布局这些产业,对山东发展至关重要

2020-06-12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不确定性是未来的最大特征。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

  谋求地区发展,必须从不确定性中,寻找和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趋势”,以洞察先机、迎接变革、主导未来。

  过往经验表明,在历次大变革中,谁能够把握大势,谁就能站立潮头,实现经济腾飞。

  当前,人类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新一轮颠覆性创新将群涌式爆发。同时,疫情的暴发蔓延,加速了这一新旧迭代过程。

  此种形势下,我们绝不能满足于“走一步,看一步”的亦步亦趋式发展,那样只会“一步慢,步步慢”,而应把眼光投向未来,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超前规划和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以未来引领现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发展,应具备这种超前视野和超前布局。

  以未来,定现在

  未来产业,是基于重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产业化而形成的、面向未来、决定未来产业竞争力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作用,形成区域经济未来竞争优势。

  同时,未来产业是居于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高端产业,具有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能力,其本质是高创新产业,通过提高经济体系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程度,带来高附加值、高技术性和先进性。

  未来产业也是关联性和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它通过与其它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利用自身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整合性的产业,可形成“1+N”型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总之,未来产业是指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不断渗透重大前沿科技、尚处于孕育阶段或成长初期但未来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高融合性、高智能性等特征,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向。

  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相应的投融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培养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的支持和引导。从政策属性看,由于未来产业的产业链长、应用领域广、带动性强,未来产业一旦突破,将在研发、应用、制造、服务等多方面生成多类的产业集群和广泛的商业机遇,未来产业领域的优惠政策回报率要高于传统产业。

  魄力和洞见力

  科技造就未来。

  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准确认知新科技革命的大趋势。可以说,每一轮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爆发期,都是新产业集中孕育的关键期。

  未来5-10年内,科技创新领域将出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多领域技术协同突破”的局面。

  我国“十四五”期间,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并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是:工业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太空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

  山东“十四五”规划,也应积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顺应产业发展潮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新工业革命,将比以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更大、机遇更多。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需要有勇立潮头、引领时代的魄力,更需要有产业发展的洞见力。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已发布一系列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国内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省份,也已开始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山东亦需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山东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发展未来产业面临的挑战,可能会多于负担较轻的南方省份。

  但机遇和挑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挑战也可以转化成机遇。同时,山东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现代工业体系相对比较完整,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197个中类,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新兴产业起步较早,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优势。

  如山东的海洋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量子产业、云计算产业、量子通信、高端软件、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起步较早,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位。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山东有部分产业与全球同步,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好基础和发展亮点;海尔、浪潮等骨干企业实力较为雄厚,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显现;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强烈,这些都为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做好“选择题”

  在全面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山东未来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山东“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未来产业的选择应集中于以下十大领域。

  先进制造领域

  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正在向制造业强省迈进过程中,先进制造领域是未来产业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先进制造领域的主要技术包括:智能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型终端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机器人等。发展先进制造技术,需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制造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产业革命时代多种技术协同进步而产生的“技术群”,包括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3D打印等。随着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作的新特征,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国际政经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人工智能领域

  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技术将迎来大爆发,深度学习、类脑研究、神经网络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速度加快,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将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生命科学领域

  主要包括生物科学与技术、生命健康、医疗诊断、人体增强、生物工程、医药研发、分子医学、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诊断、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健康、安康和幸福将是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理念,生命健康领域的技术进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在身体、精神和灵魂等方面的需求。

  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领域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是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环境产业和深海矿产产业;海洋相关未来产业包括海洋装备制造业和防腐材料制造业等。

  新材料领域

  新材料是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石,新材料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带来了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不断创新,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甚至带动新的应用领域出现,催生新的产业门类。

  新能源领域

  在未来的3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增长35%,人类正面临着一场能源革命。“十四五”期间,新能源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有: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大型风电技术,氢能、燃料电池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高效燃气轮机技术与先进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等。

  航空航天领域

  包括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卫星研制等产业领域。支撑航天航空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包括: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无人机技术与变体飞机技术、分布式电推进技术、新型航天器研发技术等。

  环保技术与环保设备领域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未来,水处理物化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生物质资源的再利用技术、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新型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技术等,将是重要发展方向。

  量子技术领域

  量子技术是属于21世纪的新兴技术,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商业价值巨大。量子技术指以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论等量子理论为依托,以量子使用经验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操控单个原子、电子或其他粒子的技术,具体来看主要包括量子测量、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调控等。

  依托上述未来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结合山东产业发展基础和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山东应重点发展以下12个未来产业群

  人工智能产业群、物联网产业群、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群、量子技术应用与量子产业群、新一代机器人产业群、区块链产业群、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群、航空航天产业群、生命科技与康养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新能源产业群、新基础产业群。

  蓝图“变现”

  未来产业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培育与发展。

  山东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从现在做起,一步一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呢?

  攻关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发颠覆性新技术。以实现重点科技领域的战略领先为目标,面向未来有望引领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沿方向,建立变革性和颠覆性技术科学基础的培育机制,以新科技产业化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

  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山东需要继续抢抓新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围绕重点领域创新发展需求,统筹部署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设施和平台开放共享,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

  加快技术和产业融合,形成新兴业态。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新兴产业之间的融合,能形成新兴业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应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培育更多新产品、新服务以及多向交互融合的新业态,形成创意经济无边界渗透和融合格局,从而培育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未来产业。

  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衍生新产业。山东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推动未来产业价值链全球布局,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量子产业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确定不同推进方式和实施路径,推动产业链资源的优化整合,增强对未来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孵化新产业。在济南、青岛等具备条件的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将其打造成科技创新能力的策源之地、优秀科技人才的荟萃之地和领先科技产业的聚集之地。

  (作者:余东华,系山东大学规划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产业组织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