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增创经济发展新动力 扎实推进山东经济行稳致远

2015-11-24来源:《理论学习》2015年第10期作者:孔祥荣
编者按:

    今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确定,山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着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八个方面新进展。围绕这个主题,10月12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即将启动。活动将通过全国新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山东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迎难而上、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成就亮点。

  10月7日起,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推出系列文章——行稳致远在担当,围绕“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从项目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六个方面,宏观讲述山东“稳调”故事,全景呈现为“走在前列”而奏响的山东乐章。

“行稳致远在担当”(104)

  增创经济发展新动力  扎实推进山东经济行稳致远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孔祥荣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是省委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攻坚战,扎实推进山东经济行稳致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省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并存,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必须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自觉、更加有力地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为走在前列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新常态、新挑战、新机遇

  所谓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速度下台阶、质量上台阶、动力转换的新的历史阶段。速度之所以下台阶,主要是由于目前国际经贸环境和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国际经贸环境来看,一是,高度依赖的发达国家市场出现深刻调整。美国等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重塑,将会逐步降低对中国制造品的依赖。二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市场替代效应也逐步显现,今后大规模向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空间将会趋窄。从国内经济条件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是靠着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起来的,我们所依赖的最主要竞争优势是劳动力优势,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一是劳动力的数量明显减少,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二是劳动力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环保成本、土地成本、资源价格等综合成本全面持续攀升。在全球产业链中,当你的成本超过了你所在环节的利润空间的时候,要么去做和你的成本、你的福利相当的更高附加值环节,要么就会被后来者挤出产业链。我们前期增长较快的部分行业增速持续回落,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深度调整,新兴产业发展暂时还不能弥补传统产业增速回落的影响,新老动力正处于衔接期。经过金融危机后这几年的震荡颠簸,中国这辆列车不可能在原来的轨道上继续高速前行,必须转轨,而在转轨过程中我们要放慢速度,增添新的动力,在新的更高质量的轨道上继续稳步前行。

  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为我们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兴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化解过剩产能、产业梯次转移也为未来发展腾出了更多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回旋余地。新常态下,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调适理念、调适路径、调适方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运用新思维,实现新作为。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主动对接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我国释放长期投资预期、推动优势产能转移、加快高端装备走出去带来了全新机遇。我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合点,处在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交汇部,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建设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大大改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经营环境,降低企业的跨国经营风险,推动和加快企业走出去,以有效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开拓境内境外两个市场,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我省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应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突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经贸合作基础优势,努力在新一轮的开放格局中抢占先机。发挥我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传统优势,积极参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国家建立融资保险支持成套设备出口长效机制,推动大型成套设备向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输出,推动出口结构升级换代;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友城合作和高层互访,增进相互了解,深化双方合作。此外,我省要深入挖掘地缘合作潜力,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产业合作,发挥高铁、高速、航空立体交通优势,打造链接两大区域的经济走廊、交通动脉、物流枢纽和合作园区,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

  发挥山东在中韩自贸区战略中的排头兵作用。61日,中韩两国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中韩自贸区的签订是挖掘两国经贸潜力,培养两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机遇。山东是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基础最好、交往最密切、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山东吸收韩国投资占韩国对华投资的40%左右,与韩国进出口占两国贸易总额的12%,分别列全国第1位、第3位;目前在鲁韩资企业超过4700家,韩国籍常住人口超过16万人。山东应积极推进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国际标准看齐。加强规划,完善平台,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对韩开放环境,加快构筑中韩合作新高地。二是,积极推动与韩国在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三是,打造中韩经贸交流平台,增强我省在两国经贸合作中的排头兵作用。

  加快优势产能走出去。我省是制造业大省,食品、造纸、黄金、轮胎等行业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位,机械、轻工、建材居第二位,汽车、冶金居第三位。我省大中型企业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促进优势产能向外转移,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方面,重汽、潍柴、海尔等大企业集团已经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做出了示范。我们要积极搭建海外平台,发挥我省在纺织服装、家电、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橡胶轮胎等领域的优势,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走出去,变单兵突击抱团出海,努力打造基地在海外、营销在全球、总部在山东的营销新模式。

  增创经济发展新动力

  改革增创新动力。加大改革的力度,更要把握好改革的导向。坚持改革的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和选择性导向。一是,关于发展导向。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能否有效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当前,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的改革举措要快出台、多出台;符合长远发展方向,但有可能影响近期稳增长调结构的要慎重出台,做到改革举措要以发展为导向,解决发展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来实现。二是,关于问题导向。就是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比如,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潜在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还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难点问题,都需要我们攻艰克难、勇于担当,着力推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改革举措,让企业、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进一步树立改革的信心,形成改革的合力。三是,关于选择性导向。从目前经济形势出发,中央特别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关系,把握好改革举措出台的先后顺序,注意选择性。

      创新增创新动力。速度下台阶,关键是质量上台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动力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是,着力解决创新人才的动力问题,构建合理的利益导向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支点,是创新要素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载体。首先,要探索建立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逐步提高环境、节能、质量、安全等标准,倒逼企业加快由资源依赖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核心作用,将竞争类、市场导向类项目交由企业牵头,政府不做微观干预;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上下游企业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链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时,必须注重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使之真正担当起创新主体的重任。第三,在继续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快完善面向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评估、风险投资、人才培训等服务。三是,健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推进经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科技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对接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在量子通信、云计算、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集成力量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重大科技专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对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规范知识产权交易秩序,探索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

  稳增长与调结构矛盾统一。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结构而不是总量问题。调结构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是稳增长的基石。但如果经济大幅下滑,调结构的动力会削弱,空间也会被严重挤压,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基础和条件。稳增长有利于调结构,调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稳增长。不过,短期内两者还是有冲突的。调结构势必要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产出。当短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产出的增加不足以弥补前者的减少时,经济增速必然受到影响。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作用。从目前来看,消费是慢增量,外需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仍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但必须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充分认识到当下的投资就是今后的结构。稳定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定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决不能搞新的重复建设,形成新的过剩产能。促投资稳增长,关键是坚持投向、投量、投速和投效有机统一。速度留有弹性,但转调不能有弹性,必须彻底摆脱铺摊子、上项目,剜到篮子就是菜的传统路径,努力以转求进、以调促优,真正把发展速度放缓释放出来的空间转化为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切实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着力加快服务业转型促发展。与先进省份相比,服务业依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比江苏、浙江、广东高10余个百分点。2014年我省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企业只有20家,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省少11家、39家和39家。一是,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当前,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链竞争。一些传统工业企业正通过生产+服务来提升竞争力。二是,运用互联网+”打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当前,各地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生产成本显著上升的困境,互联网可以有效突破地域和时效的限制,大大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和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进一步把握消费升级新趋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中高端迈进。近年来,居民消费需求正从以基本服务需求为主向以文化精神需要为主过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以及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体验式消费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生活性服务业也随之向高层次升级,应结合区域优势条件、优势产业,创新商业模式,找准市场需求热点和产业的结合点,推动生活型服务业向中高端迈进。

  着力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省产业链条偏短、加工度低,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目前我省服装业与纺织业产值比例仅为0.27:1,而广东为1.25:1,我们一吨纱换不了一套名牌服装。在工业领域,关键要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创新制造和市场营销环节延伸。在农业领域,也要延伸产业链条,在前端,重点抓好种业、饲料、肥料、农药、农机等农资产业链,实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在后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创新流通模式、完善市场布局。围绕产业链要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优势产业攻克核心技术,最终目标是提升价值链,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更加注重GDP的含金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