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王燕《“燕子垒窝儿”建家园》

2017-05-10来源:山东宣讲网作者:

  1989年春天,一只小燕子从农家院儿飞进了刚满3周岁的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她看见到处都搭着简易的工棚,好几家人合住一个单元房,一下雨土路上全是烂泥巴。小燕子就在想,等我长大学了本领,要让这个矿变变模样!

  1999年,小燕子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回到矿机修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这个小燕子就是我--兖矿集团鲍店煤矿机电制修厂副厂长兼技术主管。
  我参加工作不久,父亲就查出了肝癌晚期,医生已不给做手术,我眼巴巴看着父亲像熬干了的油灯,一点点熄灭。为化解悲痛,更为了儿时要改变矿山面貌的梦想,我拼命工作,不论寒冬酷暑。零下13度野外作业,得了冻疮,年年复发;怀孕的时候踏着积雪量尺寸,摔倒差点小产;妊娠反应时抢着去刷油漆,熏得好几天吃不下饭;给孩子喂奶时,孩子闹夜,折腾得白天上班两眼发黑,一蹲下就得揪着自己辨子,才不至于晕倒。克服各种困难,我用废弃锚杆给矿上加工连椅;用铜管子制作矿南北大门的轴承;用皮带机减速器远距离自动控制矿大门儿……我琢磨的小点子,为矿上创造了大效益。兖矿集团专门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巾帼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了全煤系统首家“大众创新全员创效”基地,给像我一样喜欢琢磨技术的人,搭建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也由技术工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成长为“济宁市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都在为梦想打拼,付出再多也是值得!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研究“皮带自润滑系统”项目时,我裹上肥大的工作服,穿上像小船一样的靴子,带领团队下井,走上几步脚就从大靴子里拔出来,来回晃荡的磨出了血泡。队员们心疼,劝我回去,我说那怎么行,不看现场,图纸偏差0.01毫米,项目就得报废。我连续下了4个井,坚持白天看现场,晚上画图纸,好几次老公凌晨上厕所,生着气“啪”的合上电脑,嘿唬我“快去睡觉!”。等他睡着,我再爬起来。经过10多天试验,项目终于安装成功了,我整个人也像被掏空了,但是矿每半年召开的“双创”成果表彰会,拿出100多万重奖优秀成果的激励制度,又让我充满了激情,这不是钱的问题,是组织上的认可和鼓励。一年多时间,我们完成各类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400多项,综合创效3亿多元。一个矿创效这么多,整个集团公司的创效加在一起,我们就创造了奇迹。
  在全国95%以上煤炭企业亏损、欠薪的情况下,兖矿集团能按月足额发工资,生活质量并没有多少降低。职工们大多在城里安了家,80%的家庭有了小轿车,矿区也变成了常年有绿荫、四季有鲜花的花园式矿井,浓浓的小康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年3月我们矿启动了“我们在一起·温情家园”暖心行动,347名暖心志愿者,对矿区对外开发家庭、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实施精准帮扶,截止目前,已累计对57户困难家庭入户帮扶800多次。我作为其中一名志愿者,看到了在志愿群体中有85岁的志愿者单来银和20来岁的小青年一起帮扶困难职工;70多岁的党员志愿者吕桂英自费购买食品送给困难职工,自费为一线职工缝制1000多双鞋垫和棉布袜子;为梁山希望小学捐书、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助学捐助500余件衣物、300多本书籍;今年3月,一封职工为救重病妻子发出的求助信,在“暖心行动”微信、QQ群上掀起千层浪,不到一周时间,兖矿干部职工自发捐款20多万元……如今的兖矿到处都是“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和谐景象,大家都在尽力建设着兖矿这个大家园。我想,这就像“燕子垒窝儿”那样,不知疲倦地一口一口衔泥,哪怕狂风暴雨也不停歇。正如我们不畏艰辛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正像我们一点点添砖加瓦、建家兴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不息的那份真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