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 杨耕
人类思想史表明,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要研究新问题外,往往还要回过头去重新探讨像自己的对象、内容和职能这样一些对学科的发展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哲学不仅如此,而且更为突出。用石里克的话来说,这是“哲学事业的特征”,哲学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从头做起”。所以,对于哲学家来说,最折磨耐心的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哲学:融为一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就本义而言,哲学是“爱智慧”。实际上,哲学不仅“爱”智慧,更重要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特殊的智慧。这种特殊的智慧给予人以生存与发展的智慧和勇气。通俗地说,哲学是一种大智大勇。人们常拿哲学与宗教进行比较,实际上,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这就是说,哲学是人生观,注重解答“人生之谜”。我们经常说人生观,实际上,人生观就是世界观;反过来说,世界观就是人生观。在我看来,人生观并非仅仅是一个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而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恰恰是世界观的问题。在哲学中,人生观与世界观已经融为一体。换句话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问题,而不仅仅是伦理学问题;是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考古学等等都不可能解答“人生之谜”。再好的望远镜看不到“人生之谜”,倍数再高的显微镜看不透“人生之谜”,再先进的计算机包括云计算也算不出“人生之谜”……人生活在自然中,必然有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有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形象而精辟地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因此,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
饮食男女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却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还是周文雍与陈铁军的爱情故事,爱情之所以如此激动人心,绝不是因为爱情是两个生物人之间的私情,而是因为爱情的社会性。“闺中少妇不知愁”所表达的和“爱你没商量”所蕴涵的实际上是不同的社会内涵。文天祥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人的生与死本身属于自然规律,而生与死的意义属于历史规律。英雄与小丑,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就在于,你是如何处理人与历史规律关系的。凡顺历史规律而动、推动社会发展者,是英雄,流芳百世;凡是逆历史规律而动、阻碍社会发展者,是小丑,遗臭万年;凡是主观愿望好,但行为不符合甚至违背历史规律、壮志未酬者,是历史中的悲剧性人物。谭嗣同绝命北京菜市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壮志未酬,就属于历史中的悲剧性人物。所以,我们应当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的视角去理解人,解答“人生之谜”。在我看来,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我们应当注意,哲学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飞机为什么会飞,这是科学问题,可飞机“飞”的道理是在飞机之外,还是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这是哲学问题。人为什么有生有死,这是科学问题,可人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哲学问题。水到零度会变成冰,到了100度就会变成汽,这是科学常识,可从中发现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引出量变质变规律,这是哲学智慧。数学有正数与负数、力学有作用与反作用、化学有化合与分解,生物学中有遗传与变异,这是科学常识,可从中发现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引出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哲学智慧。与科学不同,哲学对对象的认识不是止于对其规律的认识,而是必须进入到对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对象本身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对象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确立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哲学是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哲学的作用就在于,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引导人们走向智慧和崇高。所以,我们既要“为学”,即学习专业知识,又要“为道”,即学习哲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