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主义根植灵魂深处

2018-07-05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青木 吴伟超

  北京西南郊,盛夏的永定河水清岸绿,古老的卢沟桥上,501座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巍然屹立,天际线下不时有高铁从高架桥上呼啸而过……

  

  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81年前的7月7日,侵略者的铁骑踢碎了“卢沟晓月”的静谧——日寇发起攻击时,北平只剩西南面尚有29军驻防。宛平城一失,北平将变孤城。

  

  “夺回卢沟桥”的命令下达时,手持大刀的29军将士群情激奋——杀敌报国的时候到了!但由于汉奸出卖,日军在丰台大红门设伏,击中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同一天,29军副军长佟麟阁喋血南苑,壮烈牺牲。而在他们的身前和身后,无数英勇的中国军人倒下了,鲜血浸染大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观察和理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一个重要维度,这也正是中国故事的根与魂。1941年,海明威来到中国,看到10万农民唱着号子建造机场的壮观场景不禁感叹,中国人民有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事实上,这个国家并没有倒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慨然写下的这首《就义诗》,道出了亿万中国人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心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血与火的抗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发出一浪接一浪的救亡呼声,汇聚成一股又一股的爱国力量,以血战到底的气概,铸就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史诗。

  

  硝烟散尽,精魂永存。数十年后,赵登禹将军的长女赵学芬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父亲给我留下的最大的财富,是两个字:爱国!”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雄壮激昂的旋律——“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就是在这激昂的旋律中,我们赢得了抗战胜利,举行了开国大典,开始了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至今,我们依然和世界分享着胜利者的荣光。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不仅会激起美丽浪花,也会扬起污秽泥沙。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所谓“精日”分子,屡屡挑战民族尊严底线。从前不久在网上发酵的“洁洁良”事件,到今年初两名青年身着侵华日军军装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摆拍合影,再到去年4名男子身着二战日军制服在上海四行仓库门口拍照……这些无知又无耻地宣扬、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亵渎民族尊严、刺痛公众感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此类行径虽被相关部门及时惩处,但也暴露出一小撮人民族身份认知错乱、价值观颠倒扭曲等问题。针对此类现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曾共同发布声明,呼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同时德法并重,加强抗战历史教育。令人欣慰的是,今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将依法惩治宣扬、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青史如鉴,使命如山。

  

  尊重、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今天,中华民族已远离任人宰割的羸弱不堪,正迈进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这更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家意识,让历史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澎湃动力。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