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对韩国孝道的影响

2020-10-2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曰美

  编者按:受中国儒学的影响,韩国人更加重视孝道。韩国是国际汉学界公认的最重视孝道的国家。王曰美教授的专著《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第四章着重论述了儒学对韩国孝道文化的影响,作者指出:“孝道”伦理在韩国社会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渗透践行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韩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发挥着强大的文化张力。

  韩国人崇尚孝道历史久远。《礼记》记载,孔子曾盛赞韩国先民的孝行:“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也。”后伴随着儒家文化的传入及其对朝鲜半岛影响的日益深化,三国时期“孝”逐渐成为国家奖励的最大德行。据《三国史记》记载:王子好童是高句丽大武神王之子,乃次妃所生,勇猛善断,多立战功。元妃嫉恨其为次妃之子,向大武神王进谗言,说好童品行不端,欲污辱她。王闻言大怒,要处置好童。有人劝好童“向父王申明真情”,好童却说:“我若说明真情,必将揭破母妃的残忍,使父母伤心,这么做怎能说符合孝道呢?”于是自刎而死。这说明,高句丽时期恪守“孝道”多么重要,甚至超越了生命。新罗奈勿王二年,派使臣到各地,慰问鳏寡孤独,对孝行卓著者给予晋升一级官职的奖励。后来统治朝鲜半岛五百多年之久的李氏王朝,将儒教定为国教,大力褒奖孝行,广立忠孝牌坊,确定《孝经》等儒家经典为成均馆、四学及乡校的必修科目,译制、编纂和印发《三纲五伦行实图》《孝行录》《五礼仪》等。由于统治者的大力宣扬与推行,“孝”遂成为上自两班贵族阶层,下至平民百姓尽人皆知,且要恪守践行的行为准则,使孝道观念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中韩两国“孝”观念的差异,集中表现在对“忠”“孝”关系的处理上:先“忠”后“孝”,还是先“孝”后“忠”?就父子关系而言,两国的孝道都主张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尤其是父亲),父母(尤其是父亲)具有绝对权威;父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和其它人际关系。但就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而言,两国孝道则表现出了不同特点。中国儒家文化虽说极崇孝道,把“孝”看成是“至德要道”,但在“忠”“孝”发生冲突时,“孝”从来不敢冒犯君主的权威,因为“君臣关系的‘忠’完全是父子关系的‘孝’的放大体”,君主乃“天下之大父母也”。父权必须绝对臣服于君权,即“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要先“忠”后“孝”。韩国的“孝道”恰好相反,它虽也强调“移孝为忠”,但在实践中,当“忠”“孝”不可两全时,往往“先孝后忠”,主张父子之“孝”高于君臣之“忠”。故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教授韩振乾说:儒家文化的核心“忠”和“孝”,传到韩国以后,韩国主要重视的是“孝”。据韩国《三国史记》载,新罗将军裴宁指挥作战时,突闻父丧之噩耗。裴宁不顾战事之危急,脱掉盔甲,奔丧而去。由此可见,在韩国的儒教伦理当中,特别重视“孝”的思想。

  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韩国,有90%的国民认为,孝是人类一种生生不息的亲情之爱,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只有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中才能敬业,对国家才能尽忠。因此,韩国人从小就进行孝道熏陶和教育。韩国人举国上下都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韩国的好多公司,都把孝敬父母作为公司训条,要求员工记下来、背下来。韩国有关部门还对那些与老人同居、赡养老人的家庭,在课税制度上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

  如果评比世界上哪个国家对老人最孝顺,笔者会毫不犹豫地投韩国一票。因为,笔者在韩国访学教学期间对韩国的孝道文化感受颇深。在韩国,不尽孝就被瞧不起,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初听此话,笔者多少有些半信半疑,但经过在韩国的一段亲身体验,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孝道”在韩国的历史积淀,以及全国人民的虔诚践行。

  韩国最重要的节日和中国一样,有三个,即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而过春节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直接体现。韩国也会出现“春节潮”——家中外出的人,不管离家多远,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长子或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通常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仪式颇为复杂。所以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全家都要早起。女人要穿上漂亮的韩服,结了婚的男人也要穿韩服,未成家的男人,一般要穿最漂亮的正装。只有对未成年的小孩子没有严格的服装要求,但通常他们也会穿上最漂亮、最整洁的衣服,和中国人过春节的喧闹气氛比起来,韩国因为祭祀的需要,大年初一清晨的家庭气氛是肃穆的。

  祭祀是对过世的祖先和长辈的悼念行为,所有祭祀食品作为供奉祖先的贡品,在祭祀前是不能食用的。祭祀通常有“初献”“亚献”“终献”三个祭祀形式。然后再由主祭者劝祖先和诸神进酒进食。待祖先诸神“酒足饭饱”后,即祭祀结束后,全家人才能围坐在一起享用这些丰盛的食物,然后相互拜年。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人拜年礼是相当讲究的。不仅十分讲排场,而且长幼有序,等级非常严格: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对成年晚辈,长者也会低头弯腰回礼,以示敬意。对未成年晚辈虽免礼,但要给压岁钱。平辈之间则是相会跪拜。除了给在世的老人拜年磕头外,韩国家庭还要祭祀死去的亲人,以尽其孝。所以,韩国家庭在祭祖后,都要带上酒、菜、去郊外给先人上坟,因为韩国冬天多雪,所以往往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但尽孝却是风雪无阻的。

  在赡养父母方面,受宗法制度的影响,韩国自古就有由长子负责赡养的规矩,并流传至今。一般情况下,赡养老人是长子天经地义的责任。多数的老人都和长子同住。婆媳关系融洽,晚辈绝对服从长辈,家庭极少发生激烈冲突,儿媳对公婆的孝顺侍奉被视为女子应有的贤德。在正常情况下,若出现父母长期与次子或女儿同住的情况,长兄会感到难堪和不安。若长子去世,则由次子赡养父母,以此类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父母的赡养费用逐渐实行子女均摊,但长子仍然起着“召集和组织”的作用。

  儒家的伦理观在韩国人当今的家庭生活中,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韩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更不可能期盼他对国家尽忠、对公司尽力、对朋友“两肋插刀”了。因此,韩国人都把给父母行孝与为国(公司)尽忠紧密联系起来,并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大,业绩有多突出,是绝对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的,身边的同事也不会把你当朋友。即“不孝者”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为了提倡孝顺父母的社会风气,韩国历届总统每到年初时,都要邀请400名孝子、孝妇到其居住的青瓦台做客。这些孝子、孝妇都是全国范围内通过层层筛选选拔出来的。一些大企业,每年也在本企业内选拔30至50名孝子、孝妇,给予3000万至5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0万至30万元)奖金,以资鼓励。韩国法律明文规定,对于和父母一起居住5年以上的房屋,遗留给子女,税金可减免90%。即便在体育运动中,组委会也会刻意设立“孝子项目”,以彰显韩国的孝道民族文化传统。

  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他们认为,西方文明在鼎盛期过后,开始显露出一系列弊端,为探索和创建新文化,不仅要挖掘儒教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韩国在推行“文化立国”的国策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闯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韩流”新路。韩国的电视剧更是把儒家的“孝”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近年来,随着韩国电视剧、流行歌曲的大量引入,中国出现了一股“韩国大众文化热”,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韩流”。在年轻一代的中国学生当中,韩国就是“现代与时尚”的代名词。《太阳的后裔》《来自星星的你》《大长今》《蓝色生死恋》等一部部的韩国电视剧用它们生动细腻的拍摄手法反映了韩国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礼仪尊卑、长幼有序、手足情深。在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收视率屡创新高,中国尤甚。韩国电视剧中的很多生活情节令儒教文化圈的观众感到亲切、熟悉,剧中的情节更是让大家时时感动,产生共鸣。

  为什么韩剧在儒教文化圈的国家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儒教文化圈的这些国家和韩国有着极为相似的文化背景,而这个相似的文化背景就是以“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其中,尤以“孝”的宣扬更为成功。以儒家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韩国文化产业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韩国把这些出口创汇的文化产业均称为“孝子产业”。从2001年开始,韩国政府决心用5年的时间把“孝子产业”产值从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为此,韩国政府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目的是推动“孝子产业”战略的全面实施。同时还成立了各种行业协会,如文艺振兴基金、孝子产业振兴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具体负责协调每个行业的发展。

  由于韩国举国上下重视“孝道”,在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也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孝道”产品,这也是韩国孝道的一大特色。每逢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韩国厂商都争先恐后地推出孝敬老人和父母的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为畅销的礼物是无公害的保健食品:一套精美的点心盒上印着一个“孝”字;西瓜经过特殊处理,上面隐约显出一个“敬”字,或“顺”字等等。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