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学习园地

反对自以为是、倡导自以为非

2016-11-28来源:忠诚网作者:
  当前,山东省处于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走在前列的嘱托,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作风。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我们部分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自以为是”的不良习气反应较为强烈,其危害从某种程度制约了中国沿海经济大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快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反对“自以为是”,倡导“自以为非”。

  自以为是,作为一个成语出自孟轲《孟子·尽心下》。通常指的是,有的人刚愎自用、自我感觉良好,一事当前,总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意见是正确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因自以为是而洋相百出、贻笑后人者不胜枚举,甚至不乏因此丢官、丧命、兵败、亡国的:吴王夫差拒纳伍子胥之谏,狂妄自大、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养痈遗患,最终国破身死;马谡自负其才,不听诸葛亮之令,不屑副将王平之谏,扎营孤山、一意孤行,举动失宜、自乱阵脚,结果兵败街亭;如此等等。与自以为是不同,自以为非指的是做人处世要虚怀若谷,善于在理性的思考和深刻的内省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在中国古代,亦不乏敢于自以为非者。汉高祖刘邦,就是典型一例:“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是这种自以为非的胸怀和气度,促其成就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自以为是与自以为非,看起来只一字之差,但一“是”一“非”之间,二者的表现,以及所产生的效应、带来的后果,却大相径庭。前者,体现的是一种自大、自满、自傲和自负的姿态;后者,彰显的是一种自谦、自警、自省和自砺的品格。现实当中,它们的区别就在于:

  自以为是者,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喜欢盯着自己的优点陶醉不已。“腹无诗书气也华”,对自身知识、能力、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浑然不觉。对周围变化了的事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办事情、做决定,率性而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喜欢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栽了跟头,还要找出一堆理由自我安慰,寻求自我解脱。

  自以为非者,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敢于否定和自我否定,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能保持清醒头脑。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有较客观的认识。思想解放、胸襟开阔,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善于借鉴和吸纳别人的智慧。注重在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和行为的正确性,并能及时果断地进行纠偏。

  “自以为是”在现实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念和做法都是正确的,听不进不同意见,不同声音,不接受他人意见,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严重,妄尊自大、目空一切。究其成因无非有以下:一是自我封闭。凡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关起门来朝天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自我陶醉。过分自恋、自怜、自负,满足知足者常乐,自我感觉好、自我评价高。三是自我中心。凡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半径画圆,我的地盘我做主,自私自利、甚至徇私枉法。

  可以说自以为是已成为一种病态、一种痼疾,如何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彻底消除?这是当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力戒思想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要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敢于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醒醒脑,敢于自我反省、敢于自我净化、敢于自我革命。要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笔追究,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自以为是,大力倡导自以为非,谦逊包容、勤勉为公,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一是要登高望远、开拓视野,努力克服自我封闭。眼界越开阔,境界就越高远,应对和处理复杂局面就越自如、就越自信、越沉稳。比如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2016年上半年与广东、江苏两省经济发展数据就可看到受结构性制约面临的尴尬局面:广东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357亿元,江苏为36531 亿元,山东为31688亿元。受困于能源经济和重工制造业的转型之痛,国有经济占比较高、市场化程度滞后,产业转型的步伐和效率缓慢,转型敏感性不强,山东与粤苏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所以,我们应拉高标杆,学经验、找差距、寻对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力戒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盲人摸象、自我封闭。

  二是以好的精神状态,坚决反对自我陶醉。干事创业、争创一流,关键在良好心态,体现于精神状态,任何事情都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要积极营造求真务实、争先创优、奋发有为、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宗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力戒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沾沾自喜、自娱自乐。要结合“两学一做”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使全体党员始终牢固树立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

  三是以大公无私的浩然正气,坚决反对自我中心。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前沿,不断提升境界修养,一心为民、一心为公。切实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三个关键问题。反对“四风”以来,一些干部感慨“为官不易”,更有干部抱怨“官不好当”。这些感慨和抱怨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本来应该发威的纪律约束现在生效了,本来不该享有的特权现在“蒸发”了,本来不该藏有的私心现在无处膨胀了,本来不该冒尖的私欲现在难以如愿以偿了。

  工作作风本质上是对公心与私心的鉴照,是对公利与私利的考验。“一心可丧邦,一心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倘若抱着“做官只为自己吃和穿”的信条混在仕途上,人民的利益永远是个泡影,个体的私饕永远不会满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总书记一连用了六个“公”字,阐明了领导干部做人的遵循,指出了领导干部用权的准则。

  立党在公,兴党更在公。只有大公无私,天地才有正气;只有公私分明,人间才有是非;只有先公后私,党员这个称号才能、叫得响;只有公而忘私,干部这支队伍才能冲锋陷阵、战无不胜。

  处级班二支部学员

  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安纪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