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环节

2020-08-19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臧超 刘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其中,培育和发展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关键环节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数据交易市场构建

  由于数据要素自身具有虚拟性、可复制性、离散性等特点,使得数据要素市场的建立、运行与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须构建自由流动、平等定价、公平交易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格局。

  加快推进数据市场要素确权。数据载体是离散化的数字信号,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对其进行“增、删、改”操作不受时空限制,存储、传输和应用也没有实质损耗,从而使得数据要素权属关系面临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等安全风险。数据确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法规,对数据要素进行有效的产权厘析,明确交易市场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数据权益边界,对数据产权纠纷提供规范化的评价机制,为数据归属提供切实的确权保障。

  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公平竞价。数据要素市场方兴未艾,产权交易的相关规则有待在不断的交易实践中修正和细化,要发挥市场“无形的手”调节作用,依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波动规律形成公平的数据价格共识。同时,要增大市场中数据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基础存量,切实保障市场参与者的保留价格、收益估算和“谈判力量”等基本权益,并通过市场设计及时披露各方背景资质,增强数据交易的透明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影响。

  优化数据交易市场机制。一方面,由国家要素市场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数据企业、行业协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共同研究出台涵盖数据交易技术标准、过程标准、质量标准相关草案,提高数据交易服务水平,确保交易市场有序、快速、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交易监督管理。推进市场机构、人员配备和注册登记等监管支撑建设,对数据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等流通信息进行第三方监管。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应建立要素交易的负面清单制度,防止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数据优势滥用、数字化卡特尔等数据垄断现象发生。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我国各级政府经过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以及“政府上网”等一系列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采集和存储了涉及金融、气象、交通等众多领域的大量数据要素资源。据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中国目前可存储数据容量约为5EB至10EB,其中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占比高达30%以上。因此,政府数据作为数据资源池的领头羊,对其进行公开共享,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

  树立数据要素共享观念。各级政府要有数据发展意识,将其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等同对待,并认识到数据要素对于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的现实价值,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国家公务人员要学习和培养大数据思维,主动打破政府部门与企业机构之间数据复用的思想藩篱,破除固守部门利益、条块分割或“数据烟囱”的惯性考量,树立为企谋利、解民所忧的数据共享观念。

  健全数据共享规章制度。要创新数据要素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数据采集、脱敏和公开的开放机制,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数据政策法规环境。同时,要加大制度执行监察,扁平化政府数据管理的层级拓扑结构,坚决整治数据制度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玻璃门”、“高门槛”、潜规则等施政壁垒,并通过正向激励策略促进制度贯彻落实。

  创新数据共享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自我创新,对于促进数据要素开放共享至关重要。应把国家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相结合,加大人才资金等配套支持,形成一批高内聚、低耦合、强鲁棒性的自主数据共享技术,实现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的新格局。

  数据要素资源整合

  我国数据资源发展存在建设年代先后不一、建设单位纷繁复杂、建设技术参差不齐等共性问题,制约着查询、统计与分析等数据要素市场操作。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数据资源整合,转换成统一逻辑视图中的数据镜像,提升数据要素应用效能。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要加强平台顶层设计,运用分布式网络、中间件、公有云等数字技术构建起各数据要素子系统之间的逻辑链路,建立逻辑互联、向下兼容、接口统一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三大数据要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充分整合。

  挖掘数据潜在信息。我国巨量数据资源蕴含着更大价值的潜在信息。要通过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数据挖掘算法,以关联关系检索代替因果关系分析,深度处理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甚至异构型的数据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噪声的无序熵值,攫取潜在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创新数据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对其他要素的倍增作用,探索数据引领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应用场景创新,例如农产品追踪回溯码、并行式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同时,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创新上下游产业的数据联合应用,形成以业务流转带动数据流动的增长极新模式,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红利。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