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为加快生态山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020-11-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为加快生态山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山东社科论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引领生态山东建设研讨会专家观点摘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山东建设,为生态山东建设提供积极的智力支持,11月7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山东师范大学主办,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系列论坛暨山东社科论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山东建设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唐洲雁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致辞,山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伟红主持开幕式,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万光侠主持研讨交流。来自北京大学、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党校、社科院所的17名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发言,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现将有关观点摘编如下: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唐洲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在实践中也采取了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等诸多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但这次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有一定距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部署,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新回应。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规划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新的起点上的五年规划,在我国发展史上将是一个标识性事件,会决定中国未来五年、十五年乃至三十年的发展方向。这个战略规划的实现,将使中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这个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在过去长期落后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努力探索追求的现代化道路,是在“三步走”战略以及我们下一步要分两个阶段逐步实现的战略规划,是一个有长期战略引领、有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研究,全面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生态山东建设的基本态势、发展趋势、内在机理,有针对性地确定治理原则、思路措施、保障策略。深入研究如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保证。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工作,及时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知识传播到寻常百姓家,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共识与自觉。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使命,即实现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要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双重统领”作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思想引领,将环境治理的目标与路径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自我完善、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提升和绿色转型结合在一起;以“十四五”规划实施纲要为实践规约,发挥具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目标的更强约束性作用,合理设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科学防治,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得以实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凤才:

  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历史逻辑来看,生态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形态,人与自然和谐论占据支配地位。走向生态文明必须进行生态治理。如果生态治理停留在“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层面上,那么生态治理就是通往生态文明之“消极路径”。但如果超越了“环境保护”层面,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则找到了通往生态文明的“积极路径”,其积极内涵在于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要从观念、制度、措施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多主体参与,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共建绿色发展的美丽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

  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系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规定,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和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规定,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和文化规定,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规定,从而科学地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问题,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科学典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王雨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承和深化可持续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致力于实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实现以下转变:一,从劳动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向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式;二,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发展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美丽中国的建设、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能否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之外,其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孟勤: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生态文明要战胜工业文明,就必须提供比工业文明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传统观念从量上理解生产力的先进性,这是对生产力先进性的一种误解。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先进性首先是“质”的不同,工业文明生产力是以征服自然、掠夺自然为本质,属于黑色生产力。生态文明生产力必然是绿色生产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为本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所以是对先进生产力的表达,是因为其既满足人不断增长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要,又“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深刻内涵,凸显了新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彰显了新形势下的环境民生观、生态制度观、生态文明观以及全球共育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新品质,新时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品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品质。在生态山东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色,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文明理念都在实践中具体地去执行,去实践,去落实。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黄爱宝:

  习近平关于生态治理的理论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特有的人本治理观、合作治理观、综合治理观、源头治理观和系统治理观。剖析其内容,有利于我们深刻准确地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和体系,也有利于我们发掘和明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独到贡献或创新价值:一是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治理理论和生态治理一般规律认知,并为全世界提供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是谋划和创新中国生态治理的实践路径或操作方案,推动中国特有的生态治理难题有效破解。

  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华启和:

  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是全球生态治理过程中博弈的核心内容。所谓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可解构为制度性话语权、非强制性话语权和道义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主要体现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议题设置能力,创设国际制度;非强制性话语权主要在于促进全球生态治理的合作共赢;道义性话语权主要是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全球生态治理过程中,中国必然更加主动地从国际道义的战略高度去谋求符合全球利益的治理措施,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担当”。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处研究员刘仁胜:

  人类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达尔文和海克尔回答了前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回答了后者。达尔文和海克尔确立了进化论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劳动作为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因素,作为人类与自然进行新陈代谢的唯一中介。资本主义与工业文明的结合,催生了世界性生态危机,因此,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探索建立取代它们的“生态文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革新无法建立真正的全球性生态文明。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基本完成了生态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蔡华杰: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视野不断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极其必要:一方面,与阐发生态理性的环境哲学等学科相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关系变革指向对生态理性的塑造具有推动力作用;另一方面,与“去意识形态化”的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相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和价值愿景对环境难题的破解具有根本性意义。未来,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立足我国国情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初步勾勒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经济学”的轮廓,从而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发展贡献智慧。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文婷:

  实行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深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二是在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上,加强垃圾分类内容的文字说明和图案标识;三是提高可回收物回收站点设置的便利度;四是严格执行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日产日清,保护城市环境卫生;五是进一步推广垃圾直运,减少转运环节的二次污染;六是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处置体系;七是提高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降低厨余垃圾处理成本;八是完善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及技术标准的法律法规体系;九是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执行和实施力度。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崔永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意涵深邃,在其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并不断对其创新发展、灵活运用的光辉典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映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传承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对生态生产力思想的全新哲学阐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凸显对人民至上唯物史观的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体现对普遍联系及系统思维的灵活运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彰显生态治理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海霞: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典生态问题作出了创新性回答。以富含创新精髓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山东建设,可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生态山东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注重生态民生建设;二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合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四是树立永续发展理念,持久建设生态美丽山东;五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功能,加强生态山东制度体系建设。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魏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统筹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二是深化生产生活领域的绿色转型;三是继续牢固树立“两山”理念,高质量统筹环境与经济的共赢发展;四是持续加大污染防控力度,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韩冰:

  近年来,青州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倾力实施“全域生态化”战略,将1569平方公里全区域、全领域当作一个大“有机生态园”来打造,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强市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一是依法划定“生态特区”;二是统筹生态系统治理,看住山、管好河、留住水、栽满树;三是创新绿色生产模式,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现代花卉产业;四是坚持生态富民惠民,依托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依托绿色生态做强全域旅游,依托优美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慧明: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迎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行动转向”:全球气候治理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基本完成,全球气候治理由此转向了全面执行法律制度的行动时期。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转向”,中国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持续推进《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落实,立足国内,统筹全球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的气候行动,三圈联动,打造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和地区气候命运共同体,为最终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程钰: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大致经过了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确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推进四个发展阶段。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了自然观、发展观、执行观的逻辑统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需要从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生态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空间治理和典型区域实践创新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这将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