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民生高质量发展

2022-02-18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于未东

  近些年,全球掀起了新技术革命浪潮,我国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的引领下迎来了数字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交汇融合、集群互动形成一种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技术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从单一通信向多类别组合式创新的方向发展。数字技术使得传统生产方式优化升级,在触发经济发展结构变革的同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势头向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数字技术介入社会建设在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民生中显现出的强大发展势能,积极顺应时代浪潮,将数字融入民生,用数字赋能民生,让数字成就民生,使社会发展成果更全面地惠及人民,推动民生水平迈上新高度。

  数字保民

  数字技术提升民生保障的可及性以“保基本”

  充分发挥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可及性,扩大民生保障覆盖范围,助力普惠性民生建设,解决民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保证全体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拓宽了基本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的可及范围,既补齐民生因技术不足造成的“漏保”短板,又可以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基本生活状态和发展能力,数字技术打通了保障直达全体人民的“最后一公里”,使改革成果更全面地惠及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方面,数字民生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且疆域面积辽阔,各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性强,还有许多村落零散分布在山区,导致许多村民社保信息管理、农户住房安全评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作无法顺利展开。网络先行为数字技术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奠定基础,通过建设数字乡村民生服务平台和开发“数字乡村APP”,多角度、全方位集成各地区村民所需信息,适时适度配置民生资源,以民生需要为导向提升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水平。此外,可增设“大数据+住房保障、基础设施”等板块,实时跟踪服务农村危房改造、定位监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长期以来困扰山区村民的吃水、用电、住房等基本生存需要。另一方面,数字民生摆脱了可接触性资源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技术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出现了远程共享模式,线上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型民生服务方式使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更快、更精准、更全面地向乡镇下沉。截至2020年,远程医疗也已经实现县级医院全覆盖,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也从2016年底的79.2%上升为99.7%,其中,52个贫困县实现了学习网络覆盖。在线教育平台通过推出免费课程,开放直播平台等形式打开下沉市场,使教育资源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县得以接触优质教师及课程,真正受益于教育公平。此外,依托“数字+消费”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助农活动,使地区农产品销向全国,农村电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依托网络为农民创收和就业提供原动力,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

  数字安民

  数字技术增强民生保障的实效性以“安民心”

  数字技术与民生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民生建设新动能,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了民生保障的供给能力,促进民生保障实效指数式增长,将民生这张兜底社会发展的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结实,使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的心更加坚定。一方面,民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普遍适用性,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教育转型,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突破民生保障“瓶颈”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医疗”可以有效缓解困扰已久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保障难题,在保证诊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医疗机构通过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有效缓解民众的就医焦虑。近年来,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产生的互联网医院队伍日渐庞大,我国数字化诊疗模式逐渐成熟,医保、医疗产业以及整个医疗体系迭代升级,塑造出更高效的就医秩序,有效缓解看病“潮汐现象”。此外,“数字养老云平台”有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养老服务需求量激增的现实问题,“区块链+民生”有助于提升数据安全性,使人民日常生活更有技术保障,民生资金“码”上监督平台保证了人民最关心的民生资金运行情况全程公开透明。数字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控、分析各地区民生保障状况,及时发现新的民生问题并作出精准的民生建设部署安排,为人民构建更稳定、更安全的生产生活基础。

  数字利民

  数字技术强化民生服务的便捷性以“利民事”

  数字技术不断创新民生服务方式,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组合创新拓展了公共服务场景,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使民生服务日趋智慧化、便利化、人性化。首先,数字技术助力“放管服”改革,加速实现民政服务“最多跑一次”。智慧政务新模式大大提高线上线下办事效率。其次,数字技术优化了社会保障服务形式,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走路”。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签发了第一张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是社会保障的数字形式,其投入使用标志着社会保障从线下到线上的全面打通。同时,电子社保卡将社保服务进一步向线上延伸、向更多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乘车码”的上线,实现了在公交、地铁等场景下进行移动线上支付;“互联网+文化”打开了文化艺术传播的新形式,网络直播技术实现了人民足不出户逛大千世界的美好愿景,更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