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

2022-12-07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作者:于世高(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以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改善基层民生水平,成为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这为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对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本身蕴含的开放、合作、共享等理念,打破了传统基层治理层级化、封闭式的壁垒,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为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带来变革。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更新,更是系统化的治理体系重构。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流程进行改革,以数字化驱动社会治理创新。这不仅要求搭建数字化平台、使用政务APP、数字化网格管理等系统化数字技术支持,更要对社会治理哲学理论、价值追求和行动逻辑进行系统化设计,将数字技术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各领域,实现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

  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的制度创新。基层治理既是整体性转型的发展基础,也是发展路径的重要切入点。数字技术打破基层社会治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拓宽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赋予基层社会治理新的模式,在系统推进数字化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制度改革创新。数字技术以大数据为支持,要想实现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社会主体中的充分流动,需要基层社会治理的政府及部门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及时交互,推动各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创新,实现从单向度的管理到多维度的协同治理的转变。通过数字赋能,建设多中心化、网络化、全覆盖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社会治理制度。

  提升参与主体和对象的数字化能力。数字化、智能化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数字赋能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质的改变,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公众获得感。但同时,“数字鸿沟”和“数字茧房”问题不可忽视,需要不断提升治理主体和社会受众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让基层社会治理所有参与方都能拥有发布、获取及运用数据信息的专业化能力,才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地释放数字红利,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公平,提升现代化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首先,要加强政府、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人员的信息素养。通过数字化治理理念、数字化治理平台运维、数字分析素养等全方位培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人员专业化能力,保障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能够高效推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其次,要加强公众的数字化能力,破除信息壁垒。信息时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使“数字鸿沟”和“数字茧房”现象越加普遍,导致部分公众群体无法有效接受数字信息,成为数字化时代新的弱势群体。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要加强公众的信息素养,增强全民数字化治理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水平,深化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充分释放数字红利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精准化水平。要切实树立大数据战略思维,把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政策发布、政务办理、业务查询、意见反馈等服务领域,通过数字技术感知和预测公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态势,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重心逐步由后端管理转向前端预警、由基层行政部门转向基层网格。依据大数据实施动态分析和预测,让基层社会治理从依靠经验分析判断到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精准化治理,为治理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判断依据,让社会治理过程摆脱熟人社会的弊端更加透明。只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从经验化向科学化、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变,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过程的精准化和透明化,为公众提供更加智能精准、便捷高效、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才能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满意度。

  坚持数据管理和使用规范化。数据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素,要解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产生和积累的大数据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在各级管理和服务系统中严格执行。数字技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一把双刃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仅仅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必须实现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新跨越,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但是数据管理和使用本身存在着技术伦理风险,数据管理的安全问题、数据使用的权限和范围、数据采集的隐私权、数据保存的时长时效等,都对数字化治理提出了挑战。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进程中,必须坚持规范化原则,建立健全大数据采集、使用、存储、审查、开放和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加大对数据管理不规范、滥用数据、侵犯个人隐私等伦理问题的监督,从法律和伦理层面来规范数据安全问题,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舆情预测与管理前瞻性。数字技术参与社会治理程度越深,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的“反噬”问题可能越突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进程中,“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带来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全媒体关注范围。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进一步引发新的问题,消解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建立健全舆情预警、监测、发布系统机制,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舆情进行监测。利用舆情检测预警实现事前防范管理与事后应对处置的有效衔接,舆情出现后及时准确掌握舆情动态,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舆情和舆情引发的问题。同时要加强舆情应急处置演习,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响应模拟演练,提高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打造安全和发展并重的数字化治理范式。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