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4-03-0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王 洲

  王 洲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在人民网开展的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入选十大热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法治领域的关心关切。会内会外共鸣,线上线下同频。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以良法善治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法规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付子堂代表表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完成修订,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得以更好发挥……我国不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切实增强,立法工作不断向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延伸。

  “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体系,能够为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保障。”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鄂晓梅委员说,“近年来,我国涉外立法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但涉外立法的衔接性、协同性需进一步加强,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互动还需进一步深化。”她建议,进一步增强涉外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浩律师(南昌)事务所主任冯帆代表表示。调研中她发现,目前我国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较为分散。“应确保民营经济主体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受到更完善的法律保护。”冯帆代表说。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实施的两大关键领域。从执法领域看,本次调查中,网民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关注度较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各地在转变政府职能、公正文明执法方面蹄疾步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秦皇岛市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做到服务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制定‘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让执法既有法度又有温度。”河北省秦皇岛市市长丁伟代表介绍。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案件办理实现公平正义,要求司法机关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以能动司法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四川,各级法院开展“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机制改革,当事人从递交诉状到案件执结的平均用时比改革前大大缩短。“我们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代表说。

  厉行法治,既抓末端、治已病,也抓前端、治未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时代特征。”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琛代表介绍,社区持续深化“红巷老舅妈”调解品牌,依托司法所构建的“调解员+社区顾问律师”等机制,切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实现基层和谐稳定。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勇代表看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法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李勇代表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就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增强了大家的法治观念。”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李青霖代表介绍,该校通过聘请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带动孩子们的家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习惯。

  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律师协会会长于宁杰代表建议,“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进社区、到村庄,让高品质法律服务直达家门口。”

  不只是城与乡,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发展的探索也在区域间展开。去年,乘着“闽宁协作”的东风,福建与宁夏建立律师行业对口帮扶关系,在律师事务所管理、业务拓展、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建设、法律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收到良好效果。

  代表委员表示,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金歆、翟钦奇、王丹、王永战、亓玉昆、马睿姗、刘晓宇参与采写)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推动科技创新、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就社会各界关切进行了回应。[详细]

    03-06 14-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使命重在担当 奋斗创造未来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6位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应热点问题,讲述履职故事,凝聚奋进力量。[详细]

    03-06 14-03 人民日报 分享
  • 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凝聚众智,汇聚众力。将创新基因融进发展血脉,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我们就一定能奏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详细]

    03-05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今天的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动能澎湃,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详细]

    03-05 09-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详细]

    03-04 11-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新的春天,新的出发,沿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坚定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详细]

    03-04 11-03 人民日报 分享
  • 注重前瞻布局

    要立足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位条件等,找准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发挥自身优势、彰显自身特色,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详细]

    03-01 14-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看家本领 当行动派实干家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不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以思想高度统一确保政治统一、行动统一,全党更加团结一致、本领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详细]

    03-0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中,从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文化发展的[详细]

    02-28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一方面要靠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从内心深处树立俭朴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人走灯不关、水龙头不拧紧、餐饮浪费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要建立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详细]

    02-28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