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3-10-3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昝廷全 董卉君

  昝廷全 董卉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一,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新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顺利推进事业发展。坚持以系统观念审视,可以发现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更为宏观的视角看,社会大系统的运转会影响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会作用于社会大系统,从而影响社会大系统包括经济系统的发展。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就经济谈经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经济发展置于复杂因果关系网络和一定自然生态约束下去考量和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从经济系统着眼和发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发展。比如,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就要深刻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深入把握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如,要实现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就要把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统筹起来系统谋划,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再如,要实现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就要深刻认识到,在社会大系统中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的定位和功能不同,但二者紧密相关,既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不断完善分配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在具体经济工作中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能顾此失彼。比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必须认识到,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因此,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党中央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正是坚持系统观念在经济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新征程上,我们要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系统观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充分用好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不断诠释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详细]

    10-30 10-10 光明日报 分享
  •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展望未来,随着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10-30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当前,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详细]

    10-27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两[详细]

    10-26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回顾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汲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与力量。[详细]

    10-26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详细]

    10-25 11-10 光明日报 分享
  • 要怀平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怀平常心,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详细]

    10-25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媒体合作 讲好丝路故事

    在深入对话交流中,两个分论坛活动圆满落幕,大家畅所欲言、意犹未尽。展望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与会人士认为,记录历史、报道事实、沟通民心,共同讲好丝路故事,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媒体责无旁贷。[详细]

    10-25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全球治理新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作为一条文明之路,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商贸本身,而且在于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交往推动人们和平相处的道路。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积累了人与路的深厚情感、人对路的强烈认同以及同行者的归属感,拉紧了情感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承载着[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