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辩证法

2018-10-31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黄相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不是以直线而是以辩证的形式展开的。深刻把握其中的历史辩证法,对于理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逻辑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其内在机理在于,改革开放构造了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逻辑和根本思维。

  关键所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兴起的改革,都以推动经济发展、激发经济活力为主要目标诉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都必须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总体上呈现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在汲取其他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通过有效政府治理和科学宏观调控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效政府的有机组合。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有机统一的。政府与市场的历史辩证法表现为:政府主动进行的改革开放扩大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市场作用的发挥反过来又使政府获得了更强调控能力和更大改革动力;一个从改革开放中日益获得调控力量的政府,对纠正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之所以能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源于没有陷入单纯的“唯市场论”或“唯政府论”的泥沼,而是让政府和市场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支撑的政府体系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体系的耦合与互嵌,是改革开放形成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真实逻辑。这种关系形态,既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又超越了新自由主义模式,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维度下市场经济运转之真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全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积了4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最重要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价值取向——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从体制转换的角度看,中国的改革是为了提高经济建设的效率。而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的改革也是为了提高社会发展的公平程度。因此,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必须解答的根本问题之一。恰恰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制度上的天然优势。从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对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显示出了一种动态的历史辩证法:其一,那些已经为中外实践所证明了的必须最充分地发挥效率原则主导作用的领域,要从速从快地进行改革开放;那些已经为中外实践所证明了的必须最大化地发挥公平原则主导作用的领域,该坚持一定要坚持。比如,土地制度就是如此。其二,效率或公平,哪个成为一时一地一事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的重点就放在哪里。比如,早期国有企业的改革遵循的就是这种逻辑。其三,基于效率原则主导的改革开放所产生的外溢效应,能够被有效地转化为推进公平的力量,而基于公平原则主导的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政治社会效应,也能够有效地被用来消除效率原则主导下所产生的某些负面后果。中国有效调节中东西部地区之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正在进行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就是例证。其四,当效率与公平需要进行优先顺序排列时,对效率的考虑往往在初期会占据优先位置。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策略有其积极意义。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中国在处理效率和公平问题时,逐步转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有机调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维护稳定这个底线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器”作用:当对效率的追逐会严重伤害公平时,稳定的砝码就会向着公平的方向拨动;当对公平的固守会严重影响效率提升时,稳定的砝码就会向着效率的方向游动。由此,在过去的40年,中国较好地处理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历史主体——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人民创造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及其运动和变化,构成了历史变动之主动因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指导,基于革命和建设年代的群众工作智慧,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之演进,既非党的领导单线牵动之结果,也非群众自发创造涌动之结果,而是二者有机互动之结果。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的路径、原则和方向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主导与策略选择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政治主动和能动作用。同时,人民群众对推动改革开放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愿望、要求和呼声,构成了改革开放最可靠最应当努力奋斗的方向,这给予了改革者莫大的信心和底气;二是人民群众在火热社会实践中的创造、创意与创举,构成了改革开放最具灵感、最具启发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素材。党的领导的能动力量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动力的内核机制。改革由此而成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实践。更深层的历史效应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强大自我革命能力与强大社会动员能力得到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的内涵与动能。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共产党探索到了有效领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这种体制机制的形成,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在为国家力量的集聚而苦苦探求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事实上已经实现了有效领导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跃升;赋予这套体制机制以强大的活力和韧性的,并非共产党自身,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群关系的哲学理念与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的有效叠加,使得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执政有了最深刻的认同和最富有感情的投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力量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政治意义的命运共同体,这是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奇迹的一把政治密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深刻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等,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升华了党对以改革开放为主要驱动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通过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为中国改革开放顺利前行提供更稳健的政治关系形态,是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目标追求——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贡献世界的关系

  不确证自身,便不足以贡献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不仅是在自身历史比较中获得的,而且也是在世界维度的比较中获得的。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造福近14亿中国人民,而且昭示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的一个方向,应该有信心有能力不断迈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更高境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和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其他国家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治国理政的一整套中国智慧。中国道路是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华大地上获得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既为全世界所分享,世界对于中国的认可也就最大程度强化了中国的自我认可。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获益者,更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者。除了在物质层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向全球贡献了和平的、文明的、发展的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增添了中国动力。中国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文明交流的推动者、地球家园的保护者等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应当看到,中国改革开放既发展了中国,又为世界各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构建的包括新型政党制度在内的完备的制度体系,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强有力的经济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奠定了当代中国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得中国能够通过改革开放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