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需求真务实

2018-09-11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作者:生态环境部生态司综合处副调研员 李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标志着“两山”理论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各地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也有个别地方满足于“拿个牌子”或“开个会议”,求其名而不求其实,还没有将工作深入下去。笔者认为,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更要科学严谨、求真务实。

  践行“两山”理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的客观规律。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制度保障。改革没有捷径,改革也是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不会有任何一个改革方案既可以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又可以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不产生新问题。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搞清楚,解决的旧问题是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产生的新问题是不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不能因为产生新问题而否定改革、否定发展。在践行“两山”理论的过程中,治理污染可能会带来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从长期看却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更需要脚踏实地推进,保持信心和定力。践行“两山”理论,还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不能简单地将发展生态经济理解为只搞生态农业,还要注重三大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践行“两山”理论,要注重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就是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真正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下大力气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尽力而为不是乱作为,要充分认识到GDP增长不完全等于经济社会质量提升,要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量力而行,就是要有科学审慎的态度,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情,一步步扎实推进工作。同时,要不断克服领导干部内心不正确的政绩冲动,不能为了政绩大干快上,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最终建了一批污染治理设施却不能运行,成了“晒太阳”工程。

  践行“两山”理论,要切实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需要准确认识金山银山的要求和内涵。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其金山银山的本质一样,但具体的目标定位却不尽相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贫困人口状况和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不到位,实现金山银山就是要按期完成扶贫攻坚等任务,坚守住生态底线。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水平不高和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等,实现金山银山主要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建立高水平的增长模式。践行“两山”理论,要注重实现普惠民生,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要更多关注区域内的发展落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公共服务要逐步实现全覆盖。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