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深意和要求

2022-11-28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作者:陈培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核心提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不仅在历史上行而且在今天依然还行,在于它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是守正创新的,它在中国之所以行,是因为它是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是两个“行”,这一新的论述有何深意,有何实践要求,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深意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行,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恩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谋求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指南。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这里的“归根到底”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把握:一方面从源头上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说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是源头。另一方面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都是由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的,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能”,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归根到底”是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行”。

  “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行,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构成部分,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普遍性、总体性来讲是马克思主义行,从特殊性、具体性来讲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二是只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行。它说明,马克思主义行,不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和词句行,不是说一成不变的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因此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对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进一步解释。

  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两个“行”实际上是相互印证、相互成就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行。另一方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充分体现。如果没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说马克思主义行的说服力就不够、认同度就不强,正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讲马克思主义行才更有底气。因此,强调“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更好地支撑了“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

  为什么说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不仅在历史上行而且在今天依然还行,在于它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是守正创新的,它在中国之所以行,是因为它是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首先是因为它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坚持、坚信为前提,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发展是实现新的飞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明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掌握了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还因为它找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径,那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结合”做了深刻阐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强调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中国实践;是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基础上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的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融通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让马克思主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相结合的问题。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实践要求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论述实际上还蕴含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求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中西方学说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只供学术研究的对象,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书斋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它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要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不能僵化和停滞,就必须保持生机和活力。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求以解决中国和时代的问题为导向。只有辨识好、直面好、回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问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才能不骛虚声、行到实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洞察时代、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应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回应时代催生的具有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在回答时代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求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理论创新意味着要打破已经形成的结论,意味着与经典作家的某些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意味着要提出新的范畴、新的命题、新的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敢于打破既有的具体的结论,敢于触碰一些敏感的话题,突破思维定势、观念固化,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引领中国的长远发展,引领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