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09-2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更是其重要力量源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首要的是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彰显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气韵。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这条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具备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和坚实的文化根基。这条道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越走越宽广,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的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指引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秉持开放包容,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今天我们要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定具备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科学方法,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滋养和智慧。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深入开展中外文明对话,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塑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格局气象。

  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不断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活力。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把握好守正创新的辩证法。一是坚持守正的正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和模式,决不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始终立足自身历史和现实推进文化建设。二是激扬创新的锐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注入活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深化中华文化研究、推进中华文化传播交流、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更好以文化之力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华文化学院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所系。要加强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经验与基本规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举办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探索网络化、多样化的中华文化传播形态,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详细]

    09-20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围绕“四个新”的要求,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干出一番业绩。只要我们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聚合众力[详细]

    09-20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勇于创新,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当我和这些遗迹发生触碰时,脑海中抽象的思想与概念变得具体、鲜活起来。”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朱熹园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声。漫步其中,不觉间,前行的脚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详细]

    09-20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会历史思维,掌握历史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方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在深厚传统中取精用宏、固本开新的大格局大气象。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成就伟业。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中华民族正向着“长[详细]

    09-20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勇于创新,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当我和这些遗迹发生触碰时,脑海中抽象的思想与概念变得具体、鲜活起来。”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朱熹园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声。漫步其中,不觉间,前行的脚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详细]

    09-20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会历史思维,掌握历史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方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在深厚传统中取精用宏、固本开新的大格局大气象。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成就伟业。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中华民族正向着“长[详细]

    09-20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自身所长,增强竞争优势”。横琴与澳门一水之隔,最近处不到200米。地缘近是优势,人相亲是活力,设施联通夯基础,机制相通强支撑,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抢抓机遇,更好实现粤澳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推动粤港澳大[详细]

    09-19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文明发展规律,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铺就了康庄大道[详细]

    09-19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详细]

    09-12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有年轻人用戏曲声腔演唱流行歌曲,赢得广泛关注,许多90后、00后选择买票进入剧场,领略戏曲艺术之美;有人以年画、剪纸等为素材开发聊天表情包,推动年画销售量大幅增长;有人紧抓影视剧热点,力推国风汉服茶道等走入生活日常……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发挥奇[详细]

    09-12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