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宋道军
随着国内外大模型相继发布,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发展新浪潮,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路径,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在产业规模、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算法、算力、数据和安全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近年来,合肥充分发挥人才、科创和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开放共享、生态赋能,人工智能创新能力领先、产业聚链成群、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接下来,推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将以创新引领、锻长补短为主线,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要素供给、场景应用和安全治理高地。
打造创新策源高地,迸发产业动能。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较少,大模型研发所用的算法及相关核心技术绝大部分仍来自国外,国内自研训练工具与国际主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动力和竞争力。一是不断集聚和依托来自中国科大、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的人工智能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聚焦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支撑部件等领域,推动核心算法、GPU芯片、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突破,构建自主可控大模型技术体系。二是推动类脑智能技术突破,研究神经网络学习、知识推理等创新计算模型和方法,构建新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三是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研发,突破量子比特操控、量子模拟加速、量子编译等核心技术,推动量子计算商用进程。
打造要素供给高地,强化产业支撑。我国智能算力基础薄弱,GPU芯片面临“卡脖子”难题,可用于人工智能计算的智能算力严重不足,分布分散且异构严重,统一调度难度大,缺乏大规模公益性开放算力平台;训练数据供给不足,中文语音、词汇和语法多样复杂,数据量虽大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清洗和数据标注难度较高,需在算力和数据支撑上开展统筹建设和有效积累。一是支持相关龙头企业联合攻关,构建千P智能算力集群,实现国产算力训练性能完全对标国际领先企业,突破大模型训练算力底座的“卡脖子”难题。二是推动大规模高质量多渠道数据资源获取、无监督预训练数据清洗、人机协同的多模态众包数据标注平台研发,构建100TB以上超大规模多模态多语种数据资源,争创国家级数据训练基地。三是推动国产GPU、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领域企业集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体系。
打造场景应用高地,提升产业能级。庞大人口基数产生的海量数据和背后的巨大市场需求,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需加速全时全域场景探索应用。一是推动“科研探索+”应用示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文献数据获取、实验预测、结果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域内高校院所与人工智能企业联合设立科研合作专项,研发科学智能计算模型,充分挖掘分析实验数据,学习、模拟、预测和发现各种现象与科学规律,争取在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深空探测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二是推动“千行百业+”应用示范,推动国产大模型赋能地域聚力发展的产业地标,在相关重点产业开展大模型应用示范,推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等行业大模型,并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细分领域应用解决方案和标杆型示范应用案例。
打造安全治理高地,优化产业环境。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安全监管面临一些挑战。数据保护方面,用户信息泄露和滥用涉及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有待突破,数据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算法安全方面,对算法偏见、算法设计公正性和普适性的监管仍存在不足,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风险防控。一是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中国(合肥)安全谷”,争取在AI大模型网络、数据安全、算法安全、云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网络与数据安全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二是完善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遵守人工智能发展有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行设计问责和应用监督并重的双层监管结构,防范和打击数据滥用、侵犯用户隐私等行为。
总之,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优势,需在技术、要素、场景和安全等多方面充分整合调度资源,各方合力推进。国家层面应重点支持大模型领域重大研发攻关项目,适度超前布局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加强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数据交易机制,加快制定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标准规范,鼓励地方和企业积极探索创新通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取得新进步。
责任编辑:牛乐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详细]
作为一条文明之路,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商贸本身,而且在于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交往推动人们和平相处的道路。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积累了人与路的深厚情感、人对路的强烈认同以及同行者的归属感,拉紧了情感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承载着[详细]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指[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8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干部这三种本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详细]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又是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需求收缩、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详细]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详细]
水运连着国运。一部泱泱大国的治国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挠的治水史。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题之一。而通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除了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以地域视角分类,还有便是以长江、黄河这样的水系来统领。[详细]
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这既是我国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详细]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