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1-0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徐 明

  徐 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山东省荣成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聚力海洋经济,立足于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纵深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融合上做文章。产业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表现。荣成市三面环海,海岸线近500公里,近海养殖、远洋捕捞、食品加工、临港经济等产业基础比较完备。近年来,我们聚焦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规模扩张和三产融合赋能,立足地域优势打造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同时加快海洋食品加工向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并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拉长旅游产业链和消费链,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实践证明,促进海洋养殖与水产加工流通、旅游观光等相结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在产业生态上下功夫。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助推发展的优质沃土。我们坚持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生态链,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并融合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创建、国家农高区创建等5个涉海重大事项,着力建强产业高质量发展载体。同时,强化科技支撑,支持企业搭建研发平台、深化协同创新,针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需求,面向高校院所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强化生态支撑,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持续开展海湾“净滩行动”、入海河流“清劣行动”等,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产业集群的协同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才能跑出发展的加速度,提升增长的含金量,在长期竞争中赢得主动。

  在营商环境上求提升。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面向本土企业、外地客商、在外能人等,我们提出“城市合伙人”理念,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制定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荣聚英才21条及海洋经济突破发展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惠企引才政策,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开展“下午茶”畅聊、“金点子”献策等活动,围绕海洋一二三产融合提升、蓝碳经济、海洋碳汇等主题,与企业家和人才面对面交流、常态化联系;高标准策划举办船舶及海工装备等产业推介会,以良好的产业基础、服务效能、发展前景吸引更多投资者。围绕经营主体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汇聚更多高水平人才,共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海洋是一个宝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不断挖掘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奋力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山东省威海市副市长、荣成市委书记)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不断诠释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详细]

    10-30 10-10 光明日报 分享
  •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展望未来,随着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10-30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当前,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详细]

    10-27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两[详细]

    10-26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回顾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汲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与力量。[详细]

    10-26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详细]

    10-25 11-10 光明日报 分享
  • 要怀平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怀平常心,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详细]

    10-25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媒体合作 讲好丝路故事

    在深入对话交流中,两个分论坛活动圆满落幕,大家畅所欲言、意犹未尽。展望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与会人士认为,记录历史、报道事实、沟通民心,共同讲好丝路故事,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媒体责无旁贷。[详细]

    10-25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全球治理新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作为一条文明之路,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商贸本身,而且在于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交往推动人们和平相处的道路。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积累了人与路的深厚情感、人对路的强烈认同以及同行者的归属感,拉紧了情感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承载着[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