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对话人:
石羚本报评论员
李秀翔广西日报评论员
石羚:情系八桂,大地飞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广西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每次考察调研,“民族团结”一词反复被提起。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总书记念兹在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广西取得哪些成效?
李秀翔: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民族团结对于促进地区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从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到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制定实施包括语言文字、传统医药及体育等在内的一系列地方性民族法规;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实现市市通高铁动车、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广电光缆,到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建立3000多个“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我们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石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广西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近段时间,广西各地迎来各类民族节庆,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欢度依饭节庆祝丰收,到金秀瑶族自治县庆祝盘王节彰显歌舞风情,再到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芦笙节喜迎新年,各族群众都欢聚一堂,为民族团结写下生动注脚。现实中,使各族儿女人心归聚、精神相依,需要筑牢思想文化根基。
李秀翔: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下功夫。就广西而言,我们一手传承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各民族生活方式,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科学保护,让铜鼓、壮锦、干栏式建筑等民族文化瑰宝代代相传;一手增进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注重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在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石羚:增进文化认同是在人心深处寻找工作落点,促进民族团结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市蟠龙社区考察时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大家朝夕相处、互帮互助,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李秀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夯实社会基础,优化社会治理,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的重要一环。蟠龙社区常住人口约2.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成。从建立“老友帮帮团”“协商议事会”“社企联盟”,打造儿童之家、夕阳红健康活动室,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到推出“邻里文化节”等活动,让大家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蟠龙社区营造了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优化“共居”环境、完善“共学”基础、搭好“共建”平台、推进“共享”成果、创造“共事”条件、开展“共乐”建设,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升级,才能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亲相爱相助,不断巩固安定团结良好局面。
石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才能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李秀翔: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柳州,承载着侗族苗族酸食文化、壮族稻作文化等传统的螺蛳粉,带动原料基地各族群众持续增收;在梧州,科技特派员向各民族茶农传授种茶制茶技艺,六堡茶成为致富的“金叶子”。事实有力证明,提升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使广大群众主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夯实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还能在共同努力奋斗中增进团结,在实现共同富裕路上携手同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
责任编辑:牛乐耕
100多年来,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新征程上,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详细]
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弘扬伟大建[详细]
由点及面,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要以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力争在一段时间内先形成一批实践示范样板,再接续滚动实施、分批推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详细]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性、关联性、复杂性的特点尤为明显。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提高“全周期管理”的能力本领,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详细]
现实中,还存在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等情况,致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成效大打折扣。针对这些情况,要严肃问责追责,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详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全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就能不断提升[详细]
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增加居民收入为支点,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引导各类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详细]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
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稳就业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累。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我们就能以“更稳定的工作”托举起人民群[详细]
巩固好文化主体性,才能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坚持走自己的路,自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