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3-08-24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姚闯

  作者:姚闯(东北大学民族学学院教师、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各地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顺利实现,是解决区域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人均粮食产量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但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背景下,粮食供应“紧平衡”态势日趋明显。时刻践行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紧抓粮食安全、稳定供应这条主线,方能保障粮食市场结构、粮食产业发展、粮食产品供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稳定统一,实现粮安民富与农业建设有效衔接。各地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交流,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拓宽农业开放合作平台,多措并举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走向现代化,一个也不能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民生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历史性突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充分依托自身的条件和禀赋,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多种渠道增加农民的要素收入。在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各地正立足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地域性特色品牌,拓宽流通、销售渠道,以产业兴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打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共生的自然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美丽乡村。近年来,各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蕴含着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深层逻辑。乡村建设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产业,积极打造不同类别、不同模式的生态产品,不断完善林业、农业、湿地等碳汇交易体系。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护和治理途径,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机制,构建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统一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当前,经过艰苦奋斗,“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实现历史性转移,人力、物力、财力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必须全力推进,绝不能松劲歇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强调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释放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充分释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动能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抓手,充分释放创新动能,助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一定能够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详细]

    08-24 11-08 光明日报 分享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强调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化学反[详细]

    08-24 11-08 光明日报 分享
  • 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研成果涌现的重要条件。开展基础研究,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既需要健全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也需要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面向世界[详细]

    08-11 11-08 光明日报 分享
  • 深入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要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详细]

    08-11 11-08 光明日报 分享
  • 扩大内需,打开增长新空间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详细]

    08-07 11-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生态奇迹的背后,是扎根实践的不懈探索,更是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详细]

    08-07 11-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述评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详细]

    08-04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从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到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美丽中国建设在神州大地全[详细]

    08-04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在新征程上更有效地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详细]

    07-24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能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详细]

    07-24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