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五个着力点

2023-11-07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贾振博

  贾振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革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资源中最关键、最稀缺的顶尖部分。高质量推进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推进体制革新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充足的资金投入至关重要。必须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资金投入体制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要优化评价选拔机制,充分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强调和突出原创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选拔体系鼓励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研究。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动力。要关心和留意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学习与工作,在奖励、提升、表彰等各个方面切实考虑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以更加完善健全的激励机制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急难愁盼”。

  落实高校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绝不能“等、靠、要”,而是必须强化高校的自主培养能力。要不断加强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我国高校发展需要,适当给予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自主招生和自主培养权,确保高校以更加科学、更加灵活的方式招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还要根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评价机制,以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的评价指标遴选、招收拔尖创新人才,并据此进行培养,衡量培养成效。

  加强统筹协调

  拔尖创新人才是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培养是一项涉及教育、科技、产业等各方面要素的系统性工程。高质量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政府部门和高校的主体责任,还是社会各界的应尽之责。因此,要秉持系统观念,高校、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有效协同,形成高质量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大合力。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到关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在全社会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企业单位要积极与高校部门开展科研合作。通过校地共建产教联合培养基地、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合作方式,探索形成社会多元力量一体共建、高度贯通的培养体系。社会各界要形成支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正向舆论,营造支持人才、支持创新的社会环境。

  注重链条融合

  高质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推进培养各环节、各方面的链条式融合发展,在强化各个教育阶段的高度互动和上下联系的同时,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横向架构,从而构建上下衔接、横向融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格局。

  一方面,打破人才培养的惯性思维,将高校与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各学段教育紧密关联起来,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及要求贯穿于不同学段的招生、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学段中具备创新潜力的学生,要积极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为其针对性地设置连贯化课程,确保其获得连贯化培养,形成顶尖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和整合。事实证明,拔尖创新人才的显著优势之一在于具备强大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多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因而,要通过跨学科、学科交叉、学科贯通等方式,不断夯实拔尖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

  立足全球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愈加激烈。针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和中国之变,拔尖创新人才越来越需要具备全球视野。以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推进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能够加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能够在与世界各国的携手合作中为全人类的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具体而言,一是搭建全球学术交流与创新平台,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要主动打破学科体系与地域环境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限制,与世界各国一同打造共建共享、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保障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与世界顶尖创新人才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二是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开拓与世界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合作,培养优质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互鉴和国际共享,加快推进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工具设施等各类教育资源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作者:贾振博,系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五个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革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资源中最关键、最稀缺的顶尖部分。[详细]

    11-07 10-11 光明日报 分享
  •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悠久厚重、影响深远;中国也是农业资源与人口大国,生态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却相对短缺。中国建设农业强国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而要根据[详细]

    11-07 10-11 光明日报 分享
  •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多想一想我们的工作怎么样,有没有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地方。”杨善洲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时刻的党性追求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详细]

    11-06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各国携起手来,凝聚更多开放共识,共同克服困难和挑战,[详细]

    11-06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详细]

    11-02 14-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成长

    初创期科创企业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星星之火”,其始虽微,其成也巨。加强对初创期科创企业的支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定会让一粒粒科技创新的“种子”竞相萌发、茁壮成长,不断开辟经济新增长极和产业发展新赛道。[详细]

    11-02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是一个宝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不断挖掘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奋力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详细]

    11-0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详细]

    11-0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不断诠释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详细]

    10-30 10-10 光明日报 分享
  •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展望未来,随着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10-30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