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2022-05-18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胡金焱 孙继国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稳增长,量的合理增长能够为质的稳步提升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今年来,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局部疫情时有发生。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稳增长的诉求明显上升。

  在此形势下,应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供需两端协同发力,通过全面促进消费、稳定投资、稳定外贸、破解供给约束和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来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和韧性,推动经济稳中向好,进而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根基。

  全面促进消费,稳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2022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全面促进消费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动力。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可从以下方面发力:

  积极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对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商品提供政府补贴或税收减免,发放消费券、消费信贷利率优惠等金融政策来撬动储蓄释放和提振消费,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来促进绿色消费等。

  大力支持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新型消费是消费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服务性消费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组成部分,因此应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鼓励电商、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平台消费新模式发展,壮大智能、定制、体验、时尚等新型消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服务消费。

  促进城乡消费升级。加快推进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推动城市步行街高质量、特色发展。此外,要补齐农村消费短板。近年来,无论是从收入还是支出,农村的数据都已经快于城镇。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比重已近40%。因此,应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促进农村消费提升。

  稳定投资支出,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022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9%,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受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及疫情影响,推动投资增长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实现经济稳增长的目标,必须要稳定投资支出,扩大有效投资。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等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基础设施发挥更高效能。

  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求,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高端制造企业创新研发,努力发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还要完善投资环境,拓宽制造业投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用好政府投资资金。通过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措施支持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发挥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同时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2022年一季度,全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7%,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外贸发展保持了一定韧性。然而,受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疫情冲击的影响,我国外贸发展还面临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货柜缺乏、芯片缺失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都会直接加重外贸企业负担,同时运输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也会制约外贸企业的经营发展。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必须要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持续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出口力度,同时要鼓励外贸企业抓住RCEP生效实施的契机,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发展水平。此外,要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以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积极推进外贸创新发展。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等新业态新模式,把外贸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此外,实施好对外贸易畅通行动,通过高质量培育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平台,切实解决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断、堵等问题。

  破解供给约束堵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目前,能源仍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供给约束。数据显示,我国铜精矿、铁矿石和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都在70%甚至80%以上,全球能源供应链如果受到严峻挑战,我国将面临巨大的能源进口安全风险和成本风险。此外,国内能源市场存在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及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能源市场规模效应的发挥。

  化解供给冲击,实现经济稳增长,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从源头上增强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来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资源供给能力。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事求是地开展“双碳”行动和能耗双控,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同时,也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耗,而不是通过降低发展来降低能耗。

  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要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通过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打破行业垄断,确保能源供应和物价稳定。同时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和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建设,破除区域交易壁垒,真正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通过价格引导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高端产业链中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尚未掌握,关键技术领域不能自主可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供应链和产业链产生冲击,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稳增长,必须多措并举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

  加大原创性技术创新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必须把创新驱动摆在突出位置,深化产学研结合,不断吸收和开发新技术、涉足新领域、推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无论是在深度、流动性、质量还是多元化等方面都还有很多欠缺,并没有充分释放出资本市场的潜力。因此,必须要树立大资本市场观,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高质量建设好北交所,健康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构建起广覆盖、多层次、统一平台的资本市场,畅通和扩大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

  (作者:胡金焱,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孙继国,系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