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破解“最大不平衡”

2021-06-08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 刘爱梅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样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任务。

  为何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为乡村建设的好与坏,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与败。可以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如期同步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城乡不平衡是最大不平衡

  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是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后,大多进行了长时期的、分阶段的乡村建设过程,改变了城乡失衡发展的局面,最终建成了美丽宜居的乡村社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30年需要持续实施和推进的重大战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长期、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建设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抓手。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统筹协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既要强化乡村的硬件建设,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弥补乡村短板,让美丽乡村由蓝图变为现实;也要加大乡村的软件建设,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乡村留住人、引来人

  立足国情实际,学习借鉴其他国家乡村建设的经验,对于我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法国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骤减和景观衰败等问题,以重塑乡村价值功能为目标,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以及贷款、补贴等手段,支持乡村建设。

  法国政府的目标,是使乡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场所,变为集农业、工商业、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农民、退休人员、白领等多类型人口居住,生产、居住、度假、休憩、养老等多功能共存的美丽、宜居乡村。经过改造,法国乡村吸引力大大增强。目前,法国农业人口不足1%,却有接近1/4的人口居住在乡村。

  如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法国设立了半官方公司,有步骤、有计划地修建农村公路网,发展农村电气化和自来水管网,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修建乡村休憩和旅游设施,大大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水平。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90%的法国人在半小时车程内可以享受到日常生活的一切服务。

  保护和发展特色乡村。法国政府实施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复兴计划》,坚持民居古村落的活态化保护。1985年出台了由经济、文化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保护传统村落政策,还原传统村落的本来面貌。政府还通过提供高额补贴,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资金保障。政府积极鼓励民间社会组织参与传统乡村保护,通过评选全国美丽特色乡村,激发农民进行乡村建设的热情。截至目前,法国有超过1300个“欧洲古典文化村落”,这些古村落使法国乡村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法国通过鼓励发展农村工商业,支持乡村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推动就业岗位从发达地区向乡村地区分散,农村单一化的产业结构也逐渐被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所代替。

  法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乡村进行改造更新,到80年代基本完成,大约花了30年时间。此后直到今天,他们仍继续对乡村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进行引导和支持。

  既提升“硬件”,也提升“软件”

  乡村建设,贵在行动。“十四五”直至2050年,我国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村现代化图景。山东肩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特殊使命,更应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走在前列。

  科学定位乡村的价值功能。新时代的乡村,不再是单纯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场所,而是生产、居住、休闲、度假、养老等多功能共存的空间场所。刚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也提出,乡村发展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不同地区,乡村价值功能的重点不同,一些村庄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坚持乡村价值导向,要求科学定位乡村价值功能,合理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乡村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是乡村建设的基础性任务。一方面,要加强乡村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目前存在的突出短板。对于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基础设施,应加快推动提挡升级,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另一方面,要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为乡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增强公共服务在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同步性,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尤其是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养老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供给,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有效衔接。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在乡村建设地区性的公园、湿地,加强林木种植,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等措施,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水平。

  因地制宜、扎实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五大攻坚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建立与农村垃圾分类投放相适应、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垃圾不落地”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整治乡村公共空间,美化庭院环境,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坚持城乡融合推进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以县域城镇化带动乡村建设。加快农业人口转移、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促进乡村经济业态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域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动城镇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最后,破解农村建设“人”“地”“钱”问题。支持优秀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到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给予到农村创业就业的人才更高补贴,强化乡村产业发展人才保障等。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激活乡村沉睡的土地资源。加大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统筹整合各路涉农资金,探索建立资金投入和使用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农发所副研究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