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反感“摆官架子”

2018-07-23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米博华

  思想意识如何,必有其外部表征。正如纨绔子弟大多比较骄纵,而教养良好的人更懂得自尊和自爱一样,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准,特别是随着职务提升、岗位变化,也大多会反映在日常言行之中。有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也有的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其中,最让老百姓反感的是“摆官架子”。

  

  领导干部的言行因其职业属性而有一定特点,这不难理解。这就好比军人应该衣冠整齐,教师应该行为文明,领导干部说话办事通常表现为谨慎稳重,不能满嘴“跑火车”,举止轻浮更是大忌。但,谨慎不是凡人不睬,稳重不是傲岸不群。用老百姓的话说,端着“架子”,令人生厌。

  

  有人说,“官架子”纯属个人行事风格,不算什么毛病,有“架子”的干部未必坏,而看上去和颜悦色的未必就好。知人论世,当然不可简单化,这没问题。要说的是,从干部的思想作风来看,有意或无意端“架子”、摆“架子”,不会无缘无故。还是那句话,“架子”是表象,反映的是内心。

  

  细细想来,党员干部蜕化变质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很多是从言行举止出现细微变化开始的,并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那些因为职务提升而自我膨胀的人,待人接物往往颐指气使,说话“嗯嗯啊啊”地装腔作势。那些执掌权柄而忘乎所以的人,往往专横跋扈、唯我独尊,根本不屑听取别人的意见,张嘴就是“这事我说了算!”那些官僚习气严重的人,往往特别在意接待规格、职级待遇,衣食住行讲排场、摆阔气,酒要特供,车要豪华,个人面子比天还大。那些被身边人的奉承和恭维包围的人,往往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一天到晚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即便是善于表演和伪装的“两面人”,骨子里向往和追求的也还是高人一等、俯瞰众生、众人慑服,区别仅仅是出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考虑而不得不“忍一忍”。

  

  “摆官架子”的民间说法,很形象。“架子”之有无,与怎么看待“官”密不可分。“架子”,说到底,是对身份的一种认知。“摆架子”无非是认为自己属于高贵群体,“我们不一样”:职务高,地位高,智商高,能力高,成就高,理当被众人捧着,理当拥有特权,甚至理当享有“刑不上大夫”的豁免权。姑且不论其能力、水平是不是真的“高”,单说那种“理当与众不同”的思想念头,实质就是官本位意识阴魂不散。信奉“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有意无意地强化官与民、上与下、贵与贱的身份差别,拒老百姓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怎么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从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看,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也是最不能丢的“根和魂”还是党群、干群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是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环境下用生命淬炼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必须警告某些领导干部,那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讲排场、摆阔气、养尊处优的官场文化,当官做老爷、“官不大,派头不小”的恶俗之气,对党的形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杀伤力甚大。或许有人说,大不了就是“好摆个架子”,用不着小题大做。这是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党群关系亲疏,干群关系远近,始终关乎“你是谁”“代表谁”,关乎人心向背。这,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大政治”。

  

  对领导干部来说,平易近人,谦和亲切,是平等意识、平民情怀、平常心态的外化。这当然不是一种“秀”,也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得见,什么事都得办”,工作还是要讲原则、讲规矩、讲程序。这里要表达的是,党的干部应该明白,不论地位怎样显赫,都是职务行为;不论手中权力多大,都是人民赋予;不论职务级别多高,退下来后还是普通百姓。有一首歌唱得好:“谁对百姓亲,百姓都明白,谁为百姓好,百姓给谁爱。”迷恋和习惯于“摆官架子”,很容易摆丢了初心,最终也会被老百姓丢在一边。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锻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

    [详细]

    07-23 09-07 解放军报 分享
  •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详细]

    07-23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详细]

    07-20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详细]

    07-20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质量强国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提升质量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详细]

    07-18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仍然需要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要看到,我们在产权改革和产权保护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勇做新时代改革的推进...[详细]

    07-18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百字新解微党课第64期:组

    [详细]

    07-17 14-07 大众网 分享
  • 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提高舆论导控能力。互联网就是新战场,新媒体就是新战力。要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上来,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话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做好预知预警预置工作,有效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坚决维护...[详细]

    07-17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打造新时代社会建设新版本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社会建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有的仍然习惯于套用过去的“老模板”搞“老一套”;有的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洋模板”,结果水土不服、事...[详细]

    07-17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建设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力推动了参与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年来,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建设很好适应了参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详细]

    07-16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