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

2018-07-24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熊铁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并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其中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特别重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外庐解释道:“这里所谓天、地、人、自然诸观念虽然蒙混,但是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这种关系却表示得十分明白。”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这些论述比较客观。的确,儒家关注的重点是“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所形成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关注的就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不仅提出适应、和谐这样的总原则,还提出许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例如,《老子》中的“三宝”就非常突出,其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的“俭”指的是节俭。这与今天我们倡导的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理念有一定契合之处。

  

  除了在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上的道家对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尝试,比如所谓“洞天福地”就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道家道教的建筑大多依山势而建,不对山体作大的改变,而是利用一些自然形胜建设,常使人产生曲径通幽或者别有洞天的美感。“如宫观及三十六岩等岩庙,大都位于险峰峭壁、人迹难至之处,但其风光绮丽,景色迷人”,说的就是道家道教在建筑方面追求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很少破坏自然环境。

  

  西方许多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中国道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并给予相当高的评价。美国学者马夏尔说:“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家已经表达了最早的、清晰的生态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比起儒家思想,我们对道家思想的研究相对少一些。事实上,道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儒道互补”“三教合一”现象,儒家研究和运用道家思想是很普遍的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详细]

    07-24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锻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

    [详细]

    07-23 09-07 解放军报 分享
  •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详细]

    07-23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详细]

    07-20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详细]

    07-20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质量强国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提升质量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详细]

    07-18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仍然需要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要看到,我们在产权改革和产权保护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勇做新时代改革的推进...[详细]

    07-18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百字新解微党课第64期:组

    [详细]

    07-17 14-07 大众网 分享
  • 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提高舆论导控能力。互联网就是新战场,新媒体就是新战力。要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上来,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话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做好预知预警预置工作,有效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坚决维护...[详细]

    07-17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打造新时代社会建设新版本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社会建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有的仍然习惯于套用过去的“老模板”搞“老一套”;有的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洋模板”,结果水土不服、事...[详细]

    07-17 09-07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