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2023-11-1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徐晓明

  徐晓明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守正创新中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用中华文明的当代创造,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应对百年大变局,需要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伟大的创造往往就孕育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更加需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为应对百年大变局提供精神指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不断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唯有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创造优秀文化成果,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才能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开展文明对话,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建设健康中国 保障人民健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始终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疫情防控全过程,注重科研攻关和防控实践相协同,助力分区分级、科学精准防控。将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中统筹推进,放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统筹[详细]

    11-15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面对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坚定理想信念,激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风雨无阻向前行,就一定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详细]

    11-15 09-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抓实干、唯实争先,保持奋进姿态、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奋力谱写奉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详细]

    11-13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具体的实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和前进动力,积极运用金融手段和力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锲而不舍向前走,我国金融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中使广大[详细]

    11-13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系统观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成好这一首要任务,需要我们妥善处理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之间的关系、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详细]

    11-10 11-11 光明日报 分享
  • 进博会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

    联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提升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强化虹桥商务区进口集散功能,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交易中心。借力进博会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与全球接轨的国际供应链服务保障体系。对标国际营商规则着力推进全面开放,加快构建一个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内[详细]

    11-10 11-11 光明日报 分享
  •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不久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新时代党领导金融工作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高度概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这“八个坚持”,是我们党对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详细]

    11-10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谱写新征程上的巾帼荣光

    [详细]

    11-09 10-11 大众网 分享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完善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加大对中小企业产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在技术攻关、产业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加强政[详细]

    11-09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详细]

    11-09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