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美在可信又可爱

2018-09-05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欧阳辉

  近来,笔者在欣赏理论大家名家的精品力作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这些理论文章美在哪?某日,读到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哲学的一句话:“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颇有感悟。

  王国维所说的可爱不可信的哲学,是指叔本华、尼采那类反理性主义者的人本主义哲学;而可信不可爱的哲学,大概是指孔德、穆勒这类实证主义者的唯科学论哲学。他的分类和评价当然是一己之见,但对理论文章而言,笔者以为,恰恰美在可信又可爱。

  理论文章的可信应该是指文中所表达、传达的思想是科学可靠、值得信赖的,而可爱大概是指文章有鲜明的思想、可读性强。可信又可爱,二者互相映照、相得益彰。文字由心而生,文章有感而发。有大格局者,方有大胸襟;有大见识者,方有大树立。马克思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重大理论,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一重大理论不仅融思想性、真理性于一体,而且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这一鸿篇巨著可信又可爱。

  然而,时下一些理论文章可信却不可爱,它们大都长着一副似曾相识的“面孔”,如文中的一些段落、大量语句要么照搬中央领导同志讲话、要么照抄党的十九大报告、要么照用中央文件原话,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也有的理论文章乍一看观点鲜明、表达新颖,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可谓可爱;可细一想却不可信,原因是大都在自说自话、各弹各调,没能较好地将党言党语与学言学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有甚者学着走“终南捷径”,写出来的文章既不可信又不可爱,正如当年邓小平所讽刺的:“这些年把一些人养成懒汉,写文章是前面摘语录,后边写口号,中间说点事。”

  古人论诗云:“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诗如此,文亦然。那么,可信又可爱的理论文章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让理论文章可信又可爱、读者更爱看,关键是要创新理论文章。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创新理论文章不是黄土高坡上唱《信天游》、信马由缰,也不能关起门造车、另搞一套。它至少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为指引;另一个是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理论上进行创新,彰显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还有一个是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用以指导实践。为了创新而创新,如果理论文章创新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容易迷失方向、“剑走偏锋”;不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理论上创新,就可能走上“歪路”甚至“邪路”;不能较好地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需要,久而久之,理论文章就会“固化”直至“僵化”。所有这些,都是绝对要不得的。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人们常常引用这句名言来说明理论要适应生活的变化。生命之树之所以是常青的,是因为现实社会总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命之树总会不断抽新枝、发新芽、展新颜。当前,在理论文章和创新理论文章上,应该说各界是高度重视的,常常发“新言”、换“新颜”。但也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有的人看不见理论文章的现实指导意义,更看不到创新理论文章必须与时代和实践结合的必然性,难免会说一些理论文章“过时论”或“无用论”之类的话;也有的人不顾实践发展的现实,一谈到理论文章创新就眉头皱得老高,总觉得改来改去最终还得回到老套路上来,将理论文章奉为僵化的教条,进而令其“固化”直至“僵化”;还有的人有意淡化理论文章,甚至干脆避而不谈理论文章创新,他们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人生哲学”,不愿尽责、不敢担当。这些对待理论文章和理论文章创新的模糊态度、错误观点,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理论文章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而确立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理论文章能否做到可信又可爱、读者更爱看的关键所在。

  实践和事实表明,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法,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有人认为理论文章创新是“大哲鸿儒”的事情,非“凡夫俗子”所能为。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创新理论文章并非一定就要“高大上”,一般的作者、读者就能成为创新主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此外,推进理论文章创新,确立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的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客观的观点、深刻的思想,科学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理论文章才能可信又可爱、读者更爱看。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