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平台讲好红色故事

2020-10-16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孙维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人,微平台、微媒体、微内容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新传播方式。平台传播作为集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多重手段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化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现代科技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专业技术制作手段,让人物、故事、事件甚至场景都展现出来,大大增强红色文化的体验感和感召力,给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根据红色文化传播的特点,从传播的受众、内容到渠道手段以及创造融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

  着力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受众群体。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信息的归宿地,也是信息传播的主动者。融媒体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双向流动性变得更加便捷,就要给予广大受众充分的尊重,认真倾听,积极为其创设主动参与的愉悦氛围,唤醒受众的主体意识与主动传播意识。充分利用即时聊天软件、直播平台等媒介的传播效力,通过受众之间的人际传播,实现由点到面的信息传播,提升传播效力。在传播红色文化热点话题的基础上,鼓励受众及时反馈和分享个人感受体会,通过共同发声等扩大传播范围,让红色文化传播更有人气。

  着力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建设。要将红色文化的精髓扎根于广大受众内心,使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真正内化为受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就必须符合群众的心理诉求。对于青少年儿童群体,要以价值观培养为目的,可以利用融媒体方式创作简短有趣的漫画作品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也可以鼓励青少年参与制作融媒体作品。对于中青年群体,要以体悟和传承为目的,将红色文化的精髓与电子屏端相结合,通过声音、影像等形式吸引受众注意力进行跨屏互动,增强现实体悟感。对于老年群体,要以追忆红色革命情怀为目的,借力这一群体共同追忆往事的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的深度传播。

  着力扩大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融媒体红色文化传播,集图、文、声、像等多技术手段于一体,传播渠道丰富。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要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选择不同的传播组合方式,多手段、多渠道地开展传播。要借力关键节点设置微播议题,关键节点的把握决定着社会舆论的走势。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善于利用重大节日等关键节点去设置相应的传播议题,及时推送故事、视频、漫画、电影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形成传播舆论热点,增强受众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仪式感和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着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技术。当前的传播已进入场景传播的时代。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是集图、文、声、像等多手段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式传播,兼具互动性和场景化,具有现实互动体验感。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再现典型的人物和情节,深入激发受众对当时现实情境的想象力,形成冲击力,使他们在场景体验的感染中自觉接受红色革命传统的教育。

  着力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管理。新媒体时代,通过平台实现信息传播的同时,必须加强微平台的控制和管理,把控各传播平台的规范性。要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信息筛选、过程监控和舆情预警系统,及时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通过现代化的大数据分析研判,科学预测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现传播活动的适时纠偏与防微杜渐。另外,微传播过程中还需要强调自由开放传播过程中的隐性界限,即划定无界传播中的虚拟红线和底线,对整个传播过程实施把控。

  着力畅通红色文化传播反馈机制。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融媒体传播的一大特点是互动交流性强、反馈率高。这一传播方式要求我们在搭建反馈渠道时注意完善受众参与机制,及时跟进受众接收红色文化信息的需求点。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红色文化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资料等,然后及时收集整理平台的公众评论与留言、观看量、转发量等信息,适时组织调查问卷等活动,畅通受众的反馈表达渠道。通过整理这些受众传递的反馈表达,及时对红色文化的不同传播渠道进行可行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发现传播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优化,以期达到更好地进行红色文化传播的目标。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