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角色定位
高等学校负有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根据习总书记的要求,广大师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必须明确自己的三重角色定位。
一要真懂真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让广大师生确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信仰的确立过程也是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信仰确立的标志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坚守。广大师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汲取力量,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仰。
首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大学师生应从中汲取精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其次,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把握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真理是人们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指明了方向。广大师生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之上。最后,从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价值观批判的过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它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西方文明的成果。面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广大师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通过对比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
二要准确理解,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凝聚力,就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当前,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些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不到位、认同度不够高,有的甚至对其基本内容都缺乏了解,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大学师生负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具备将其传播给他人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大学师生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并以此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发挥家庭传播辐射作用。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载体。大学师生应充分发挥家庭的桥梁纽带作用,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引导家庭培育良好家风,使家庭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大学师生要多接触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社区、厂矿、农村、中小学校,通过送教下乡、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使其最终成为指导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三要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大学师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的较高期望要求他们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广大师生应时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为自身行为的基本遵循,以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从而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社会,引领风气。大学师生应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不断增强反省意识,思想上高标准严要求,行动上勤修养慎自律,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涵养心灵,做到明善恶、分是非、知廉耻,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做到知行合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广大师生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社会文明的示范者、引领者,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带动身边的亲人、朋友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广大师生要找准自己的时代定位,牢固树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