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葛斌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规划建设治理,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高起点规划,优化城乡国土空间布局。落实“一尊重五统筹”要求,加强各类规划衔接,引入顶尖团队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单元控规编制全覆盖,构建“三级三类”规划体系,实现全域全要素融合。完善规委会议事规则,县区、重要乡镇规划均由市级审议,对所有村庄实行规划管理全覆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将具体项目落在详细规划中;强化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构建“总体—片区—街坊”三级城市设计体系,严格落实天际线、建筑色彩等管控要求。
高标准建设,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城镇化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既建设繁华的城市、也建设繁荣的农村。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尊重城市肌理、织补城市功能、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延续历史文脉,变“拆改留”为“留改拆”。坚持公共服务配套先行,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实现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小区到好社区、好社区到好城区的转变。围绕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统筹推进交通路网、市政公用设施等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
高质量协同,构建城乡现代产业体系。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制造业为“纲”,梯度培育一流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风口”产业,加快打造“1+3+N”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拉长产业链、构建生态圈,形成新质生产力。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入推进“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一体推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挡升级。以全域旅游加速城乡融合,按照“旅游+文化+体育+乡村”思路,大力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
高效能治理,提升城乡普惠共享水平。组建市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建设“城市大脑”,推广村居“大管家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加大民生投入,全面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类民生事业,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创新开展“信访门诊”,推深做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治安防控,推动社会大局稳定向好。
高水平保障,汇聚城乡融合强大合力。坚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畅通城乡人、地、钱等关键要素流动。集聚人才人口,构建以“诗城英才”计划为龙头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实施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等改革举措。大力推进“工业上楼”、建设多层厂房等举措,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创新融资方式,通过经营性资产注入等方式增强政府平台公司投融资能力,创新推出城市更新贷、产业园区贷、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设立“三农”金融工作服务站,联合社会资本参与城乡设计、建设和运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投入产出良性循环。
(作者系安徽省马鞍山市市长)
责任编辑:牛乐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不断诠释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详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展望未来,随着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当前,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两[详细]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回顾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汲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与力量。[详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怀平常心,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详细]
在深入对话交流中,两个分论坛活动圆满落幕,大家畅所欲言、意犹未尽。展望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与会人士认为,记录历史、报道事实、沟通民心,共同讲好丝路故事,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媒体责无旁贷。[详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详细]
作为一条文明之路,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商贸本身,而且在于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交往推动人们和平相处的道路。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积累了人与路的深厚情感、人对路的强烈认同以及同行者的归属感,拉紧了情感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承载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