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刘文涛
在前不久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心赛黄金。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伟大事业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宏伟奋斗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既要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又不能急于求成,做违背规律、超越阶段的事。这正是要怀平常心所蕴含的哲理。平常心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而又冷静从容的心态。平常心是一份沉着的信心,信心是一份坚定的平常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常心,新时代以来我们从容应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不断取得新成就。
平常心是一份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进取心。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平常心谋划和推动发展,不骄不躁、脚踏实地,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告别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走急就章、竭泽而渔的道路。怀平常心,就要克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树立正确政绩观,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现代化建设。认清自身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把握机遇和优势,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把步子走稳,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赢未来的事。摒弃“速度崇拜”,放下“数字包袱”,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平常心还是一份不务虚功、造福于民的实干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如果得不到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些难题牵扯面广,有些矛盾尖锐复杂,不能急功近利。要拿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的耐心和“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韧劲,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以一颗平常心做平常事,于平常事中见担当,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常心中见信心和耐心,平常心中见定力和担当。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也前所未有。走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上,我们要准确洞察发展大势,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始终保持信心和耐心、定力和担当。怀平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喘口气、歇歇脚。岁月不待人,机遇不等人。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怀平常心,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责任编辑:牛乐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详细]
作为一条文明之路,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商贸本身,而且在于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交往推动人们和平相处的道路。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积累了人与路的深厚情感、人对路的强烈认同以及同行者的归属感,拉紧了情感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承载着[详细]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指[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8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干部这三种本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详细]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又是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需求收缩、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详细]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详细]
水运连着国运。一部泱泱大国的治国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挠的治水史。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题之一。而通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除了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以地域视角分类,还有便是以长江、黄河这样的水系来统领。[详细]
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这既是我国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详细]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