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媒体合作 讲好丝路故事

2023-10-2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黄 超

  黄 超

  路相通,情相牵,心相近,梦相连。

  10月19日下午,北京,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举行两场分论坛活动,包括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颁奖活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流媒体及国内企业、地方政府代表相聚人民日报社,深入对话交流,共商合作发展。

  互学互鉴汇聚力量

  国际传播“丝路奖”是由“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主办的新闻奖项评选活动,人民日报社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组织,旨在鼓励共建国家媒体机构互学互鉴、汇聚力量,共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被列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项目清单。

  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代表联盟理事长单位在颁奖活动上致辞时说,2019年4月,“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成立,首届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向会议致贺信,为联盟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际传播“丝路奖”由“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主办,首届评选于2020年1月启动。获奖作品通过专业深度的报道、明晰缜密的说理、真实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传递了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成为传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的闪亮名片。

  始终秉持团结、合作、交流互鉴的评奖理念,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得到共建国家新闻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深度报道奖、新闻评论奖、摄影作品奖、视频作品奖、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短视频奖和特殊贡献奖6类奖项,共征得80个国家和地区的4485件报名作品和参评对象。《哈萨克斯坦与“一带一路”倡议:路向何方》等19件作品获奖,1人获特殊贡献奖。获奖作品和个人涵盖世界不同区域,充分体现出国际新闻奖项的专业、包容、开放和多样,得到联盟成员单位广泛认可。

  在颁奖现场,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与外国记者代表共同见证联合采访正式启动。联合采访团将分赴北京、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省份调研,向世界展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劲活力。

  讲好故事凝聚共识

  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细节,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通讯社的深度报道《中国为旅客和货物运输创造一切交通条件》,充分使用数据、图片等资料,记录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有利条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RTS推出视频作品《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以货运班列为线,通过人物采访、实景拍摄等方式,挖掘大事件背后鲜活的人物故事,以小见大展现共建国家的人文风情和发展潜力。

  …………

  从场外展板到播放短片,颁奖活动现场展示了一件件精彩的获奖作品。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主持颁奖仪式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每天都真实发生着精彩的奋斗故事、成功故事、圆梦故事、幸福故事。这些优秀作品反映了不同文明追求交流互鉴、求同存异的美好愿景,绘就了各国人民心相通、情相融、力相聚、道相同的壮丽图景,这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中亚各国人民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希望了解中国的现状和规划。”吉尔吉斯斯坦获奖代表努尔詹·卡斯马利耶娃说,“我目睹了中国充满活力的发展成就,希望自己的作品通过更多第三方媒体向世界介绍中国促进合作共赢的真实故事。”

  乌干达获奖代表穆巴拉克·穆加博是新闻评论《反对“一带一路”就是反对非洲》的作者。他说,共建“一带一路”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和惠民项目,但西方国家却编造谎言、刻意抹黑。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媒体人,要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区域发展务实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各方面乘势而上、积极行动,区域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互联互通取得长足进展。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已举办数届,吸引了多地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各行业优秀企业家、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代表。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胡果在论坛上致辞表示,区域合作是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10年来,人民日报与共建国家的媒体、企业、民众一道,见证共建“一带一路”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从新起点再出发,我们愿当好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持续关注共创发展新机遇、共谋发展新动能、共拓发展新空间、共享发展新成果。

  “中国品牌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宝贵机遇,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持续讲好大国故事。”五粮液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蒋文格表示。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介绍,广州港建立55个全球友好港,开通“一带一路”航线129条,与此同时,致力于促进民心相通,打造“丝路花语”等对外品牌,在共建国家举办30多场广州故事会、推介会。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一个个共建案例的分享,让人深切感受到丝路精神在实践中得到大力传承弘扬。

  在深入对话交流中,两个分论坛活动圆满落幕,大家畅所欲言、意犹未尽。展望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与会人士认为,记录历史、报道事实、沟通民心,共同讲好丝路故事,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媒体责无旁贷。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全球治理新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作为一条文明之路,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商贸本身,而且在于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交往推动人们和平相处的道路。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积累了人与路的深厚情感、人对路的强烈认同以及同行者的归属感,拉紧了情感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承载着[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筑牢县域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指[详细]

    10-19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 不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详细]

    10-19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8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干部这三种本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详细]

    10-18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又是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需求收缩、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详细]

    10-18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详细]

    10-17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治水,从“战略”到“笃行”

    水运连着国运。一部泱泱大国的治国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挠的治水史。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题之一。而通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除了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以地域视角分类,还有便是以长江、黄河这样的水系来统领。[详细]

    10-17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

    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这既是我国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详细]

    10-16 15-10 学习时报 分享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详细]

    10-16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