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直播带货”要鼓励须规范

2020-06-05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林立

  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在陕西省金米村村民的直播平台前指出,“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宅经济”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发展,许多领导干部走入直播间,直播助销,开启“带货模式”,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决战脱贫攻坚的应对措施。为此,应探索建立电商直播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带动产品销量。网络直播购物这一新型销售模式,作为泛传播化的形式,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网络直播购物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提升网络主播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加强了产品的品牌性。依赖于对主播的产品信任能短期内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带动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尤其在助农方面,能够快速带动受众对农产品产生产品认同和情感认同,将“地上经济”迅速转变为“线上经济”。

  提升当地形象。网络直播购物为各地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打通了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在促进产品销售拉动消费的同时,也展示了地方特色,增强了地方形象的宣传,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

  促进政府作风转变。“干部直播带货”既是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之举,也是政府机构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很多领导干部主政一方,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旅游交通等都了解得比较全面,在直播中能够很快将特色产品、特色旅游及时快速地传达给受众,提升受众好感度。同时,领导干部要多沾“烟火气”,多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一走,熟知本地农产品优势特点;还要多些“肝胆气”,敢于触网懂网,掌握直播带货规律和熟悉“网言网语”。在屏幕外下足一番功夫,直播带货才能有底气,为民服务才能得人气。

  推动产业提质。网络直播购物是当地接入新经济发展的机会窗口,给当地在疫情期间抢抓机遇打开了一扇大门,这就要求严把产品质量关口,强化产品品牌意识,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让网络直播购物的后劲更足。

  直播带货是领导干部主动担当、情系于民,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求的体现。

  服务型政府的助推器。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直播带货是跟上“网络强国”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推动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对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是一次全面提升。对于网友来说,这种线上互动形式“亲切感”“新鲜感”十足,直播干部一改往日严肃形象,卖力热情地推销农产品,拉进了干群关系。

  政府公信力的助推器。地方干部走进直播间,不管是现场试吃推介,还是展示才艺吸引流量,目的就是解农产品滞销之困,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为干部直播推销的农产品“买单”,除了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外,更多的也是对领导干部身份的信任,以及对政府公信力的认可和肯定。

  政府群众路线的助推器。“干部直播带货”是走好互联网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下“架子”、做好“样子”,切忌形式主义、夸大其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农产品代言,以接地气的方式为群众服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领导干部主动担任“最强推销员”来化解产品滞销之困,但其综合效应显然不应止于“带货”,如何构建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民搭上“网络直播购物”快车,享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实实在在收益,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规范准入机制。要加快出台干部直播行业相关管理制度,做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对直播销售产品进行质量评估,细化商家售后服务标准,避免出现“翻车”事故。规范干部直播准入标准,原则上只能在出现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的重大事故影响下直播销售,且需事前向组织报备。要加大对直播平台审查监管力度,完善“网红带货”诚信评价机制,对农产品筛选不严、夸大和虚假宣传的,列入黑名单,净化直播行业空间。

  注重人才培育。“干部直播带货”系应急之举而非长效之策,不能因直播带货而耽误主责主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货”更要带“人”,要培育爱农业、懂技术、知村情的农村直播“网红”队伍,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着重从本土年轻人、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中选拔,提供网络直播技能培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将直播带货做得更专业、更务实、更惠民。

  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依托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要落实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创新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大电商与农户、农企等产销对接,拓展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等设施建设,加大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促进优质农产品卖出优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升政府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